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同火山活动在区域沉积中的记录和阶段性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00:41

  本文选题:大同火山 + 湖相沉积 ; 参考:《地理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大同火山活动的阶段性历史是一个尚未被揭示清楚的地学问题。野外实地考察及室内磁化率、化学成分、粒度和古地磁的测定结果显示:古湖滨处水平层理发育的火山碎屑层存在4个不同倾角的倾斜;古湖近岸处的湖相沉积层中含有4层火山碎屑层;古湖深处的湖相沉积层中出现4个磁化率显著正异常的层位,且这些层位粒度都较粗;古湖岸上的黄土沉积中出现3个磁化率为峰值、Rb/Sr比值为谷值的层位;古湖深处湖相沉积剖面中存在B/M和Jaramillo磁极性界限。据此进一步分析后认为:(1)湖相沉积剖面中的磁化率显著正异常层位、黄土沉积中的高磁化率—低Rb/Sr比值层位可能是混入了大量火山灰物质;它们是区域火山活跃期的记录。(2)系列沉积剖面特征指示区域火山活动曾经历4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期间有多次密集的火山喷发。(3)4个活跃期的年代大约为早于0.90 Ma BP(第一活跃期)、~0.47 Ma BP(第二活跃期)、~0.31 Ma BP(第三活跃期)和~0.09 Ma BP(第四活跃期);黄土沉积中还记录了区域北部有一个发生于~0.19 Ma BP的活跃期。此外,区域湖相沉积中所记录的4个火山活跃期都出现在湖退时期,平静期出现在湖侵时期。
[Abstract]:The periodic history of Datong volcanic activity is a geological problem that has not been revealed clearl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granularity and paleomagnetism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tilt angles in the volcanic clastic beds developed horizontally along the ancient lakeshore; There are four volcanic clastic layers in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ry layer near the ancient lake, four layers with obvious positiv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omaly in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ry layer in the depth of the ancient lake, and all of these layers have coarse granularity. In the loess deposits on the ancient lake shore, there are three horizons whos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the peak value and the RB / Sr ratio is the valley value, and there are B / M and Jaramillo magnetic polarity boundaries in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ry profile of the paleolake depth. Based on the further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ry profil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omalous, and the high susceptibility to low Rb/Sr ratio horizon in loess sediments may be mixed with a large amount of volcanic ash. They are the records of the regional volcanic active period.) the sedimentary profile features of the series indicate that the regional volcanic activity has gone through four active periods. The age of 4 active periods is about 0.90 Ma BP (the first active period is 0.47 Ma BP (the second active period is 0.31 Ma BP) and the second active period is 0.09 Ma BP (the fourth active period; the loess sediments). An active period occurred at 0.19 Ma BP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was also recorded. In addition, the four volcanic active periods recorded in the regional lacustrine sediments occurred in the receding period and in the calm period during the transgression perio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21)~~
【分类号】:P317;P5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汉净,于泳,郑秀珍,刘培洵,陶玮;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2 胡德良;;地内气体与火山活动[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1期

3 傟耀俊;;豫鄂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的新资料[J];科学通报;1963年11期

4 灻玉];;雷州半\龅谒膤\0火山活动UO楲[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Z1期

5 詹贤捚;;有关海洋火山活动的国际讨论会短讯两则[J];国际地震动态;1979年12期

6 毛恒年;火山活动[J];地质科技情报;1987年01期

7 黄蜀;金星上有火山活动[J];矿产与地质;1988年03期

8 许东满;;长白山区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条件[J];东北地震研究;1988年03期

9 郑洪汉,高维明,朱照宇,黄宝林,卢良才;山东半岛和苏皖北部的第四纪火山活动[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10 丁天府;新疆北部火山活动与铜铅锌成矿[J];新疆地质;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谊;高峰;石伟;马宝君;;火山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保护对策[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郭正府;刘嘉麒;陈晓雨;李晓惠;;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黄清华;杜爱民;HATTORI,Katsumi;;2000年日本伊豆群发地震与火山活动期间的电磁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先彬;;岩浆与火山活动的气体地球化学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郭正府;汪筱林;;火山活动与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郭正府;李晓惠;张茂亮;;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郭正府;刘嘉麒;;火山活动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陶奎元;薛怀民;;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内带中生代火山活动时代、旋回与迁移问题的讨论[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88年

9 宋叔和;;甘陕境内秦祁地轴两侧古生代断陷地槽海相火山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10 王锡魁;;松江河中游第四纪火山活动与地貌演化[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愚奇;扬子东南缘火山活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2 陈愚奇;扬子东南缘中生代火山活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3年

3 曹南燕;生物大灭绝或缘于火山活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曹南燕;火山活动能导致生物灭绝[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美君;基于沉积记录的大同盆地火山活动历史与古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孙谦;琼北第四纪火山活动与岩浆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3 王团华;长白山区图们江流域新生代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江;峨眉山火山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邢新龙;浙闽交界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年代学与岩石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靖;近一千年世界火山活动与我国旱涝分布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吴洁利;大同火山活动在湖相沉积和黄土沉积中的记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妍;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与新构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卢海龙;肖家窑火山活动的沉积响应及其对区域构造运动的指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煜航;新疆北山黑山岭东南石炭纪—早二叠世火山活动特征与裂谷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0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40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