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复合体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 + 岩溶作用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大中型溶洞和溶蚀裂缝是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是沿碳酸盐岩裂缝还发育一系列溶蚀孔洞,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中称其为缝洞复合体。根据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的分布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岩溶型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且成因类型不同:在表层岩溶带沿着节理或裂缝发育,在渗流岩溶带沿着构造裂缝发育,在径流岩溶带沿着溶洞周围环状和放射状裂缝发育,在断层周围沿着诱导裂缝发育;节理和裂缝是岩溶水流的通道,在节理或裂缝交叉处、以及穿越岩溶带的可溶性较高的岩层处形成溶蚀孔洞,以致缝洞复合体形成。缝洞复合体在岩溶储层内是连接不同储集空间的桥梁,也被认为是大中型岩溶缝洞的雏形,对它的识别和评价有助于岩溶型储层的深入认识。
[Abstract]:Large and medium karst caverns and dissolution fractures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paces for karst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but a series of dissolution pores are also developed along the fractures of carbonate rocks, forming a good oil and gas percolation channel and reservoir space. In this paper, it is called the joint-cavity complex. Based on outcrop, core and logging data,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carbonate fracture-cavity complex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karst carbonate rocks and are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they develop along joints or fractures in the surface karst zone and along the structural fractures in the seepage karst zone. The annular and radial cracks are developed along the run-off karst zone, and the induced fractures are developed around the faults. The joints and fractures are the passage of karst water flow, at the joints or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cracks, And the dissolution hole is formed at the high soluble rock layer crossing the karst zon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fracture-cavity complex. The fracture-cavity complex is a bridge connecting different reservoir spaces in karst reservoir, and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the embryonic form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karst fractures and cavitie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racture-cavity complex is helpful to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karst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6632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14-002)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201001)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强;康迅;荣元帅;田飞;;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地表河和地下河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鲁新便;何成江;邓光校;鲍典;;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喀斯特古河道发育特征描述[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3期
3 金强;田飞;;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田飞;金强;李阳;张宏方;张文博;;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6期
5 钟建华;毛毳;李勇;李阳;袁向春;牛永斌;陈鑫;黄知娟;邵珠福;王培俊;李佳;张丹峰;;塔北硫磺沟奥陶系含油古溶洞的发现及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11期
6 朱光有;杨海军;苏劲;韩剑发;朱永峰;王宇;顾礼敬;刘星旺;;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J];岩石学报;2012年03期
7 康志宏;陈琳;鲁新便;杨敏;;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8 翟晓先;;塔里木盆地塔河特大型油气田勘探实践与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4期
9 李阳;范智慧;;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1年01期
10 何治亮;彭守涛;张涛;;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刚;张东晓;杨伟;王会杰;;缝洞型油藏井钻遇大尺度部分充填溶洞数学模型[J];地球科学;2017年08期
2 吕海涛;张哨楠;马庆佑;;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划分及形成机制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4期
3 张庆玉;梁彬;曹建文;淡永;李景瑞;陈利新;;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微地貌及岩溶发育模式[J];海相油气地质;2017年03期
4 金强;程付启;田飞;;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缝洞复合体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李阳;吴胜和;侯加根;刘建民;;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4期
6 王平;潘文庆;李世银;刘志良;何军;马慧;;利用单井动态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缝洞体——以哈拉哈塘油田哈6井区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3期
7 谢会文;能源;敬兵;朱永峰;王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潜山勘探新发现与勘探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3期
8 谢玮;刘斌;钱艳苓;孙炜;史飞洲;李玉;;基于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裂缝及缝洞充填物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2期
9 李源;鲁新便;蔡忠贤;张恒;刘显凤;;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海西早期洞穴系统发育模式[J];古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10 傅恒;韩建辉;孟万斌;冯明石;郝雷;高雁飞;关月珊;;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形成机理[J];天然气工业;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强;康逊;田飞;;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径流带缝洞化学充填物成因和分布[J];石油学报;2015年07期
2 鲁新便;何成江;邓光校;鲍典;;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喀斯特古河道发育特征描述[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3期
3 金强;田飞;;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李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5 田飞;金强;李阳;张宏方;张文博;;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6期
6 钟建华;毛毳;李勇;李阳;袁向春;牛永斌;陈鑫;黄知娟;邵珠福;王培俊;李佳;张丹峰;;塔北硫磺沟奥陶系含油古溶洞的发现及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11期
7 詹俊阳;马旭杰;何长江;;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及提高采收率[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4期
8 张文博;金强;徐守余;田飞;崔健健;;塔北奥陶系露头古溶洞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J];特种油气藏;2012年03期
9 鲁新便;赵敏;胡向阳;金意志;;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2期
10 马晖;;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和评价塔河油田岩溶溶洞[J];断块油气田;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日德,李润,马洪顺;鼻额筛眶复合体损伤导致失明机理的实验研究[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2 祝筱梅;姚咏明;盛志勇;;炎症复合体与炎症反应[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3 韦桦;美国:矛盾的复合体[J];世界知识;2005年03期
4 林治焕,叶京京;线粒体H~+—ATP酶复合体中脂对F_1结构和功能的作用[J];科学通报;1985年16期
5 秦雪;何谓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6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3期
7 蔡伟平,谭铭,汪国忠,张立德;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制备[J];科学通报;1997年02期
8 程秋琛,李淑俊;菠菜能量转化复合体的人工组装[J];植物生理学报;1986年01期
9 陈锡欣,李石柱,邓绪礼,马雅军,刘新,黄炳成;山东省赫坎按蚊复合体成员种的分子鉴别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年04期
10 田玉山,田九畴;驴下橄榄复合体的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敬思;K.Fukushima;K.Takizawa;郑岳臣;K.Nishimura;Y.Gr釨ser;G.S.de Hoog;;Pseudallescheria boydii复合体中菌种的认识[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2 隋国舜;廖立兵;;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信义;;新型复合体垫底材料的临床应用[A];口腔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辉;;胶粘剂与座舱玻璃复合体材料性能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尹宁北;;基于鼻唇复合体理论的微创唇鼻综合美容技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敏;周浩;叶湛;孙晓海;;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在“浮肩”治疗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付宏刚;周卫;任志宇;曲阳;;双功能介孔TiO_2/α-Fe_2O_3复合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杨;赵德明;;AIM2炎症复合体:激活的机制和功能[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薇;;探索MRI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方法[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炳彦;着眼创新型军队的基本特征谋转型[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伍吉勇;AP复合体加纳米材料修复龋齿[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启国;基于蛋白质网络的复合体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吴亚楠;四种低等脊椎动物pMHC I复合体或β2m分子的晶体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京国;Complexin与SNARE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祁健;内吗啡肽2在前包钦复合体抑制呼吸的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5 周卫;TiO_2介孔复合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敏;钙离子信号途径依赖性磷酸酶PP2B和PP1α协同激活P-TEFb复合体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邓勇;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孙瑞雪;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对3T3-L1细胞NALP3炎症复合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李响;AP1复合体在HCV感染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侯敏;中位牵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伟琼;一个蓝藻NdhQ亚基的筛选、鉴定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梦妍;化学氧化剂(NaOCl)作用下有机—矿物复合体中有机碳的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宁;镉在蒙脱石/高岭石—枯草芽孢杆菌复合体上吸附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玲;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低拷贝核基因克隆及标记筛选[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修齐;Fanelli C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王骏腾;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D];山东大学;2016年
7 储辉;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应用解剖及临床重建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陶勇;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后路手术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刘容孜;矿物—细菌—腐殖酸三元复合体的形成方式对镉吸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左学龙;基于弹性本构关系的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5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