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错那洞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本文选题:地质学 + 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 ; 参考:《矿床地质》2017年04期
【摘要】:经过地质调查工作在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南部新识别出由花岗片麻岩、强变形片岩和弱变质板岩组成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系统。穹隆核部侵入的淡色花岗岩主体为含电气石和石榴子石的二云母花岗岩,具多期侵入的特征,其中与成矿有关的中细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6.64±0.38)Ma。在岩体边部强变形的片岩带中新发现了环穹隆展布,层位稳定的矽卡岩带和厚大的铍多金属工业矿体。预查工作通过稀疏地表工程控制,证实铍达到超大型规模,共生的锡、钨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揭示出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除原有的铅锌、金锑等矿种外,铍锡钨多金属还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该首次发现和报道的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床对再认识喜马拉雅成矿带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Based on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 large scale gneiss dome composed of granitic gneiss, strongly deformed schist and weak metamorphic slate has been newly identifi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Zaxika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metallogenic belt, Tibet, which is composed of granitic gneiss, strongly deformed schist and weak metamorphic slate. The main body of the light-colored granite intruded in the dome is the dimicite granite containing tourmaline and pomegranat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intrusions.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meso-fine tourmaline dimicite granite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is 16.64 卤0.38Ma. In the strongly deformed schist belt at the edge of the rock mass, the circular dome distribution, the stable skarn zone and the thick beryllium polymetallic industrial orebody have been found. Through the control of sparse surface engineering, it is proved that beryllium has reached the super large scale, and the tin and tungsten deposits have reached the scale of large deposit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Himalayan metallogenic belt in Tibet,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minerals such as lead, zinc, gold and antimony, Beryllium tin tungsten polymetallic also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This super large beryllium tin 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 discovered and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understanding the Cenozoic tectonic-magmat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Himalayan metallogenic belt and guiding regional prospecting.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藏高原典型矿集区透明化与矿体定位预测(编号:2016YFC0600308)” 地质调查项目“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编号:DD20160015)”资助成果
【分类号】:P6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芬兰发现一大型多金属矿床[J];世界采矿快报;1993年21期
2 杨武斌;罗勇;单强;牛贺才;于学元;;内蒙古巴尔哲稀有稀土多金属矿床特征[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3 邱世强;;关于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J];地质论评;1981年04期
4 李荣清;;湘南地区多金属矿床中方解石的发光性[J];湖南地质;1992年S1期
5 李有禹,陈淑珍;湘西北地区镍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归属[J];湖南地质;1994年02期
6 毛景文,裴荣富,,李红艳,王平安;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几个异常因素刍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4年02期
7 ;外喀尔巴阡贝雷戈夫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体系中热液的演化[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4期
8 毛景文,李红艳,王登红,彭聪;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床形成与地幔柱关系[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年02期
9 吴志军;江西德兴银山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年01期
10 李林,罗郧;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崇文;岑况;龚庆杰;徐德义;王玉荣;沈镛立;陆琦;;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复杂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戴塔根;龙永珍;张起钻;胡斌;;桂西铝-多金属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叶晖;魏全民;陈建设;;西藏甲马铜铅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超群;;超大型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8)[C];1992年
5 孔令补;孙忠和;;甘肃白银厂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6 张富铁;汪礼明;;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宋叔和;;黄铁矿型铜和多金属矿床 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矿带和矿床类型的对比及研究趋势[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8 马思根;何明勤;;贵州从江地虎铜金多金属矿床铜和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杨涛;宋忠宝;李智明;陈向阳;彭中发;曹德智;;青海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1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10 陈好寿;;粤北大宝山层状多金属矿床的铅、硫、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0)[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汤丽玲 特约记者 王路阔;多金属矿床异常结构模型技术流程建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欢;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李关清;西藏扎西康锑硫盐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与区域成矿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磊;粤北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叶水盛;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系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多金属矿床密集区预测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来守华;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谈树成;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兴国;内蒙古龙头山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
8 司荣军;云南省富乐分散元素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董方浏;云南巍山—永平矿化集中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如;黑龙江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宋立强;崤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杨春鹏;江西莲花芯铜钼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苏坤;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陈贤;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楚春光;黑龙江省铁力地区二股西山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吉林大学;2016年
7 徐荣;滇西镇康芦子园Pb-Zn-Fe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董鹏;滇西南芦子园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施珂;皖南伏岭地区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壮;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2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5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