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06 14:08

  本文选题:对地观测 + 地震遥感 ; 参考:《测绘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断裂活动及孕震过程遥感热异常分析是对地观测及遥感应用的重要主题。本文从遥感数据应用、异常分析方法、异常认知理解3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该主题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具体包括:(1)关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红外亮温、微波亮温与长波辐射、对地观测同化数据及多源数据综合的4个方面;(2)关于地震遥感异常分析的目视解译定性分析、图像处理定量分析以及多参数时空关联分析的3个发展阶段;(3)关于地震遥感异常认知理解的地球放气、应力致热、地壳岩石电池转换、氡衰变潜热释放与多圈层耦合效应等理论学说。展望未来,提出了面向典型断裂活动区的遥感监测分析与异常识别、基于地球系统地震响应的遥感异常理解分析、空天地立体观测数据的时空关联分析等3个方面的攻关重点。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thermal anomaly of fracture activity and seismogenic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theme for earth obser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this topic from 3 aspect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pplication, anomaly analysis method and abnormal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including: (1) the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4 aspects of assimilation data and multisource data synthesis for ground observation and long wave radiation; (2)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anomaly analysis of seismic remote sen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3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multi parameter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analysis; (3) earth outgassing, stress induced heat and crustal rock about abnormal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seismic remote sensing The theory of battery conversion,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of radon decay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multiple layers,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nomaly recognition for typical fracture active areas,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anomaly based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earth system,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space-time stereoscopic observation data are the key points in the 3 aspect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495) 中南大学创新领军人才计划(506030101)~~
【分类号】:P237;P31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勇;国际对地观测研讨会举行[J];中国减灾;2004年12期

2 李加洪;;科技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探讨国家对地观测体系发展战略[J];遥感信息;2006年01期

3 王景涛,高峰;我国对地观测的总需求和现有基础[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4年03期

4 ;信息广角[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年04期

5 马万权;张学庆;崔庆丰;霍国清;;多用户对地观测需求统筹处理模型研究[J];测绘通报;2014年S1期

6 ;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征稿通知[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04期

7 李德仁;童庆禧;李荣兴;龚健雅;张良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06期

8 李德仁;对地观测新技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中国测绘;1997年03期

9 潘希;李晨;;全球遥感对地观测热潮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测绘;2008年01期

10 ;2011成像光谱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遥感信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万权;张学庆;崔庆丰;霍国清;;多用户对地观测需求统筹处理模型研究[A];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庆十;;构建国家对地观测体系、监测资源环境动态变化[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大庆;雷达对地观测:跨越发展 期待突破[N];科技日报;2011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华东;对地观测50年的发展与思考[N];中国测绘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高晨;我国对地观测精度将达米级[N];中国工业报;2014年

4 记者 李大庆;遥感专家:月球作为对地观测平台优势独特[N];科技日报;2014年

5 张保淑 刘洪强;中国挺进对地观测“高分”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6 周武;中国对地观测成绩斐然[N];中国航天报;2004年

7 记者 杨文利;我国首次承办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全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新佳;中国着力构建对地观测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9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玉树灾区遥感数据开放[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陈超;中国已经形成了对地观测体系[N];科技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1852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52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