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有效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以威远地区威202H2平台区为例
本文选题:页岩气 + 有效储层 ; 参考:《断块油气田》2017年04期
【摘要】:国内页岩气资源开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际开发中缺少有效的技术指导,尤其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面。在综合钻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页岩气有效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通过井震约束,建立有效储层段的构造模型,以GR(自然伽马测井值)、TOC(总有机碳质量分数)、Si质量分数、Ca质量分数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构建沉积小层相的划分标准;应用序贯指示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建立起相模型和各重要参数的属性模型;最后通过单位体积含气量累计求和的方法计算页岩气藏地质储量。实例应用表明,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有效刻画出了有效储层空间的非均质性变化特征,并指出了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有利分布区域。该类页岩气藏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实际应用,对类似气藏的开发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resources in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technical guidance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drilling logging, seismic and analysis and testing data, a set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effective shale gas reservoir is proposed. Through well shock constraint,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effective reservoir se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 content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GR( natural gamma logging valu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TOC) and Si mass fraction (TOC) ar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Ca content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equential indication and sequential Gao Si simul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phase generation model and attribute model of each important parameter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geological reserve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calculated by accumulative summation of gas content per unit volume.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pict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space and point out the favorable distribution area corresponding to each attribute parameter.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shale gas reservoir model ar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similar gas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四川页岩气项目部;
【基金】: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项目“四川威远页岩气开发现场试验”(2015A01-1)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瑞忠;乔欣;何吉祥;郜益华;滕文超;李渊;范海军;;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新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4期
2 王玉满;董大忠;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吴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层序与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3 张烈辉;唐洪明;陈果;李其荣;何激扬;;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4 涂乙;邹海燕;孟海平;夏志远;李楠;;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1期
5 王世谦;王书彦;满玲;董大忠;王玉满;;页岩气选区评价方法与关键参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郑和荣;高波;彭勇民;聂海宽;杨斐然;;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沉积演化与页岩气勘探方向[J];古地理学报;2013年05期
7 王玉满;董大忠;李建忠;王社教;李新景;王黎;程克明;黄金亮;;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04期
8 黄金亮;邹才能;李建忠;董大忠;王社教;王世谦;王玉满;李登华;;川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分析[J];煤炭学报;2012年05期
9 石晓兵;杨火海;范翔宇;黄兵;;页岩气储量计算的新方法[J];天然气工业;2012年04期
10 蒋裕强;董大忠;漆麟;沈妍斐;蒋婵;何溥为;;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万春;马云朋;王婷婷;程东;陈艳秋;冯笑含;;不同脆性岩石的声发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2 康建威;林小兵;余谦;田景春;门玉澎;闫剑飞;林家善;孙媛媛;;复杂构造背景区页岩气富集条件研究——以大巴山前缘地区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4期
3 涂乙;杨娇;王秀玲;万钧;;珠江口盆地B油田储量参数概率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4期
4 罗新辉;苏杭;;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7期
5 韩慧芬;贺秋云;王良;;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J];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6 马成龙;张新新;李少龙;;页岩气有效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以威远地区威202H2平台区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7年04期
7 李金磊;李文成;;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脆性指数地震定量预测[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8 谢军;赵圣贤;石学文;张鉴;;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平井高产的地质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9 廖仕孟;桑宇;宋毅;曾波;刘望;杨蕾;;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变形影响段分段压裂工艺研究及现场试验[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10 张靖宇;陆永潮;付孝悦;张士万;;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层序格架与沉积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张涛;田黔宁;赵霞;聂大海;;世界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对中国页岩气合理勘探开发的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5年07期
2 俞凌杰;范明;陈红宇;刘伟新;张文涛;徐二社;;富有机质页岩高温高压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J];石油学报;2015年05期
3 张士万;孟志勇;郭战峰;张梦吟;韩驰宇;;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4 张烈辉;唐洪明;陈果;李其荣;何激扬;;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5 董大忠;高世葵;黄金亮;管全中;王淑芳;王玉满;;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6 何海清;李建忠;;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新认识与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6期
7 王崇敬;陈健明;张鹤;周荣洲;;影响页岩气高产的地质因素分析[J];油气地球物理;2014年04期
8 陈元千;李剑;齐亚东;张小涛;;页岩气藏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井控可采储量的确定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5期
9 王亮;陈云燕;刘玉霞;;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5期
10 王玉满;董大忠;杨桦;何伶;王世谦;黄金亮;蒲泊伶;王淑芳;;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2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3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4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5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6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8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9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10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87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7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