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地震观测带来的变革
本文选题:密集地震观测技术 + 变革 ; 参考:《地震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进入21世纪,地震观测的重大变化就是密集地震观测网的出现,通过论述地震密集观测技术带来的变革,得出以下认识:(1)这种变革改变了传统地震观测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地震台网的概念;(2)观测地震活动影像为实时地震观测和预测带来了新的发现;(3)密集地震台网将地震带进了大数据时代,推动传统地震学从依靠自身判断(依靠计算模型)做决定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大数据基础上推进地震学跨界创新,向智慧地震发展。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reat change of seismic observation is the appearance of intensive seismic observation network. By discussing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seismic intensiv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 1) this kind of change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seismic observation mode. This paper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eismic network, namely, the observation of seismicity images, which brings a new discovery for real-time seismic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the intensive seismic network brings the seismic belt into the big data era.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seismology from relying on self-judgment (relying on calculation model) to relying on data to make decision is promo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cross-border innovation of seismology on the basis of big data and develop to intelligent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分类号】:P3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孙寿安,王帅合,赵银刚,贾哲;关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冯义钧,赵家骝;地震观测标准子体系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1期
3 连尉平;方国庆;杨大克;朱元清;武金涛;卢大伟;;国际海洋地震观测最新进展和我国海洋地震观测发展探讨[J];山西地震;2009年03期
4 张君仪;;苏联地震观测统一系统简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0年08期
5 夏恩山;;对目前常规台站地震观测用钟的一些看法[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9年02期
6 雷强;构建地震观测前哨[J];国外科技动态;2004年07期
7 张伟清;763长周期地震观测的干扰背景[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0年01期
8 大正;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山西地震;2000年01期
9 周挚,山秀明,任勇,李倩,王征,郭天乐;信息化时代地震观测技术的产业化问题[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10 邹振轩;地震观测中的防雷技术[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广福;;地震观测系统的标定与检查[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2 王伟;;关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电磁波专题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3 张奕麟;;近年来我国地震观测技术的某些进展和对今后展望的一些看法(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陆其鹄;;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动态评述[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姜旭东;徐志强;郑钰;李成帅;田宝峰;杨建思;;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地震观测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杨军;陈书清;;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在江苏的应用与推广[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张奕麟;孙其政;赵仲和;庄灿涛;;地震观测技术的进展情况[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王广福;;苏联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现状(三)地震信息采集和处理自动化[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9 王广福;;苏联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现状(二)电流计记录方法的新发展[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苏丛柏;景呈国;;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亦殊;长春:1600多只小动物成“地震观测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李荣;海洋石油平台地震观测台提升沿海地区防灾能力[N];中国社会报;2009年
3 通讯员刘宁 记者陆学进;海安地震观测新站通过验收[N];南通日报;2010年
4 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张晶;多种特级地震观测员将受聘上岗[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5 鲁文;地震观测区内限制钻井抽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记者 冯丽俐;昆明地震观测能力提高[N];昆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冯丽俐;滇池边将建地震观测中心[N];昆明日报;2011年
8 晚报记者 罗靖 刘威;滚钟口“探秘”地震观测全过程[N];银川晚报;2010年
9 赵建国;我国将建国家地震预警中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阮聪;我市投资630万加强地震观测[N];长江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朝勇;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地震观测网络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2 李贺来;基于USB的数据收发系统设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1908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0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