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块体地壳应力场与强震震源断层参数的研究
本文选题:华北平原块体 + 最优一维速度模型 ; 参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华北平原块体周缘及内部历史上强震活跃,本论文从地壳应力场和震源断层两个方面出发对这一地区开展详细的研究,希望能为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构造背景资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不同构造分区的最优一维速度模型下对华北平原块体的中小地震进行重新绝对定位;二是基于重定位结果和最优一维速度模型,由大量P波初动极性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计算华北平原块体的地壳应力场;三是在重定位结果和地壳应力场的基础上,对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830年河北磁县地震和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的几何参数和运动方式进行研究,详述如下:首先,本论文使用虚拟台网技术整合华北平原块体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1个省级台网和“地震科学台阵探测流动观测实验场”的震相到时资料,采用Hypo2000定位方法进行初步绝对定位。挑选出重定位后定位精度A、B类的6504个地震事件,采用VELEST程序获得了华北平原块体8个不同构造单元的最优一维P波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Hypo2000方法进行华北平原块体多速度模型下地震绝对定位。基于新的重定位结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1、重新定位后震中水平位置变化不大,地震丛集性和条带性更加明显。2、重定位后地震沿垂向展布在0~30km之间,山西断陷带震源深度由Yg向北逐渐变浅,绝大多数地震沿断陷盆地主控边界断裂线性展布,震源深度剖面较清晰的勾画出山西断陷带各盆地的发震层下界。3、重定位后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现象,如郯城震源区下方地震直立分布,霍山地区倾向北东的地震条带,邢台震源区向北西方向倾斜的地震密集带等。其次,在绝对定位和最优一维速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华北平原块体22069个地震的116571个P波初动极性,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华北平原块体0.5°×0.5°×20km的精细地壳应力场图像。华北平原块体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以走滑和正断层类型为主,综合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大体与所在区域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符合华北平原块体周缘及内部现今的剪切拉张状态。2、P轴方位自西向东呈现NE—NEE—近EW的偏转图像,T轴方位在山西断陷带内与断陷盆地的主控边界断裂走向垂直,自西向东呈现NW—NNW—近NS向的逆时针旋转,T轴方位的一致性要好于P轴方位,预示华北平原块体的目前主要受NW—NNW向主张应力控制。3、山西断陷带的应力状态以正断层为主,在临汾盆地北部和忻定盆地出现走滑应力状态的局部特征;张渤带从西向东应力状态分为正断层型、走滑型和正断层型,P轴方位呈NE—NEE—EW向顺时针旋转;郯庐断裂带应力结构以走滑和正断层为主,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表现为NEE—EW—SEE向偏转,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主压应力方向从西往东由ENE方向逐渐偏转为近EW方向。4、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受华北平原块体应力场的控制减弱,逐渐向华南地块的应力场转向。华北平原块体的应力场主要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青藏高原推挤作用的控制,太平洋板块北西西向的俯冲作用强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对华北平原块体的影响。最后,基于大震震源区余震长期活动及余震发生在震源断层面上及其附近区域的假设,由现今精确定位的震源位置和区域应力场确定了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1830年河北磁县地震和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的震源断层几何参数和运动方式。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的震源断层走向为38°,倾向南东,倾角为82°,滑动角为-156°,断层错动类型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分量;1830年河北磁县地震的震源断层走向为283°,倾向北北东,倾角为74°,滑动角为-26°,断层错动类型为左旋走滑兼具正断分量;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的震源断层走向为19°,倾角为88°,滑动角为-179°,滑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型。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ravity positioning and crustal stress field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motion modes of seismic source faults in North China Plain .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fault zone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dominated by faults , the direction of stress in the north - west dire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dominated by the strike - slip fault and the normal fault type , the slip angle is -156 掳 , the fault - dislocation type is the right - hand strike - slip and the normal fault type , the slip angle is -26 掳 , the fault - fault type is the left - hand strike - slip and the positive - fault component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道磊;范建柯;吴时国;陈传绪;董晓娜;陈时军;;山东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4期
2 段永红;刘保金;赵金仁;刘保峰;张成科;潘素珍;林吉焱;郭文斌;;华北构造区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来自盐城-包头深地震测深剖面的约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08期
3 吴萍萍;李振;叶庆东;李大虎;贾建鹏;;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地震;2015年02期
4 刘亢;曲国胜;房立华;李红光;;唐山古冶、滦县地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研究[J];地震;2015年02期
5 王熠熙;张辉;刘双庆;曹井泉;李赫;陈嵩;高也;;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6 陈筱青;于湘伟;;联合多种定位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重定位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7 盛书中;万永革;黄骥超;卜玉菲;李祥;;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现今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2期
8 黄骥超;万永革;;利用小震与强震震源机制解反演首都圈现今构造应力场[J];地震;2015年01期
9 李红光;王利亚;孙刚;张鹤翔;李伟华;;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地震;2015年01期
10 吴密;刘泽民;章兵;王群;徐强;谢瑞杰;;华东三分区波速比时空特征分析与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自红;临汾盆地地壳精细结构探测与孕震构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4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1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