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5-20 13:35

  本文选题:地质灾害 + 易发性评价 ; 参考:《自然灾害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各种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该文以2000-2014年云南省发生的500个典型地质灾害事件为基础,选取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诱发因素因子和潜在形成条件因子,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最后利用引入空间准确测量思想的成功率曲线和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云南省地质灾害较高和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且以泸水县、中甸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为最高;(2)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从低到高不同易发性等级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14%,24.80%,18.41%,24.68%,20.78%和5.18%;(3)在未引入空间准确测量思想情况前,成功率曲线和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503 8和0.965 1;引入空间准确测量思想后,AUC值分别为0.681 3和0.992 7,证明所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Abstract]:Yunnan Province is a frequent occurrence area of va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Based on the 500 typical geological hazard event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selecting the inducing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ming condition factors related to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n the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its susceptibility and the results are graded. Finally,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s verifi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the success rate curve and ROC curve with the idea of spatial accurate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and extremely high geological hazard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with Lushui County, Zhongdian County and Visi Lisu Autonomous County as the highest ones. The percentages of area from low to high are 6.14 and 24.80, respectively, and 18.41 and 24.68, 20.78% and 5.18%, respectively.)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space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situation of ideas, The AUC values of the success rate curve and the ROC curve are 0.503 8 and 0.965 1, respectively, and the AUC values are 0.681 3 and 0.992 7 respectively after introducing the idea of spatial accurate measurement, which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geo-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has high reliability in evalua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Yunn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77,414712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分类号】: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2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出版[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4 吕义清,李智兰;宣岩沟地质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5 ;地质灾害可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6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第12卷第1~4期(总第38~41期)总目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8 刘国治;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地质;2001年01期

9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10 吕义清,段妙珍;南村地质灾害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湖南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意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业成;张春山;张梁;;中国地质灾害系统层次分析与综合灾度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3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4 卢耀如;;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与自然和谐共处[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论地质灾害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施伟忠;;湖北省2003年地质灾害回顾及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应繁;湖北恩施地质灾害详查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震后如何防治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周波;拉响安全警报严防地质灾害[N];桂林日报;2008年

4 倪金凤;我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66处[N];华兴时报;2008年

5 陈青峰邋刘邓;南丰发放预防地质灾害明白卡[N];江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健生;要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刘建刚;重建过程如有不当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向刚 向宝凤;龙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普查[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商昌斌;全市地质灾害检查紧锣密鼓开展[N];贵阳日报;2008年

10 谭顺之邋陆元连;衡南有序应对地质灾害险情[N];衡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丹丹;面向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数据协同服务技术架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习建军;海底介质地震波场模拟及在典型地质灾害中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韩笑;城镇化与地质灾害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梅惠;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芳芳;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章鹏;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颖;滇西盆岭交错区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t,

本文编号:191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1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