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多次迭代属性融合技术的河道砂刻画——以大庆油田扶余油层Z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3 16:49

  本文选题:地震属性 + 属性融合 ; 参考:《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3期


【摘要】: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具有"薄、小、散"的特点,尤其是河道砂预测难度较大.为了达到有效刻画河道砂的目的,本文以Z区为试验区,重点采用3项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基于正演的属性优选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并重点阐述了多次迭代及分级属性融合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区主力油层的属性融合,采用"井点定相、属性定形,反演控界"的方法,实现了Z区主力单元河道砂体的有效刻画.实践证明,反演为渐变型,属性为突变型,二者有机结合,增加河道预测的可靠性,可以作为扶余油层河道砂刻画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下一步扶余油层河道砂预测指明了方向.
[Abstract]: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Fuyu 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thin, small and scattered", especially the prediction of channel sand is difficul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pict channel sand, this paper takes Z area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 and focuses on three key technologies: attribute optimization based on forward modeling, seismic inversion and seismic attribute fus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ttribute fusion of the main reservoir in the test area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ethod of "well point phase determination, attribute shape setting, inversion control boundary" is adopted. The 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in unit channel sand body in Z area is realize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inversion is gradual type and the attribute is abrupt typ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channel prediction.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to depict channel sand in Fuyu oil reservoir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fluvial sand in Fuyu reservoir next step.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台湾师范大学;
【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16D-5007-0212)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技术创新团队(2009td08)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基于拟海底反射层条件水合物有效开发方式研究”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波;王革;王雪;张顺;林铁锋;;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2 付广;刘美薇;;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油成藏的控制[J];沉积学报;2010年01期

3 屈振国;;提高葡南扶余油层动用程度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1期

4 张微;;扶余油田扶余油层与杨大城子油层分层开采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5 黄德利;姜洪福;曹海涛;范彩匣;;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优质储层概率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6 刘磊;刘风卫;刘继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北扶余油层小层划分与对比[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7 肖超;吕鹏贤;张洪峰;王桂娟;杨东;;查干湖地区扶余油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0年04期

8 陈博;李占东;单丹丹;李吉;;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余油层主河道预测及其油气意义[J];价值工程;2012年30期

9 夏建慧,周书欣;关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的油源问题[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10 赵莹;;头台油田茂1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魏宪成;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产能工程投产[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刘祥飞;大庆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记者 立春;地震预测技术在扶余油层取得重大突破[N];大庆日报;2005年

4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余虹娜;大庆油田水平段最长井固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杜志清 本报记者 王敬;科技引擎助力外围油田持续稳产[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仕文 本报特约记者 刘安岐 冯金有;挑战极限勇者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穆广田;“通吃”油层深挖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记者 裴丽;杏北油田为4000万吨稳产再做新贡献[N];大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鑫;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州401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刘云燕;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刘宗堡;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雷;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康德权;肇州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周永炳;齐家油田扶余油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有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杨庆杰;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李延平;大庆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精细地层格架与沉积微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宋土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优质储集条件的形成机制及预测[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猛;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沉积相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李鑫;大庆长垣南部敖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淑晶;肇源南长47井区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任欢颂;朝44南区扶余油层井震结合构造精细刻画[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陈素凤;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佳慧;临江地区扶余油层精细建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周浩;储层预测技术在吉林油田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郝泽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翟雪;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许玲玉;高台子油田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5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25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