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冻融损伤岩石的强度准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04:20

  本文选题:冻融损伤 + 本构模型 ; 参考:《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强度准则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将损伤力学和细观统计方法相结合,考虑岩石缺陷的随机性,建立了冻融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模型参数的表达式;根据模型最大主应力点的极值条件,建立了冻融损伤岩石的强度准则,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文中所建立的冻融损伤岩石强度准则能够表征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极限应力状态,反映岩石强度莫尔包络线的曲线特征;模型参数的理论表达式可反映冻融损伤与岩石变形破坏的一般变化规律,增强了模型的普适性,可为寒区岩土工程材料和结构强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strength criter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eeze-thawed rock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damage mechanics with meso-statistical method, considering the randomness of rock defec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model parameters is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extreme condi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point of the model,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eeze-thaw rock is established. The strength criterion of freeze-thaw damaged rock is established, and its rationality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criterion of frozen and thawed damaged rock can represent the limit stress state under different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and reflect the curve characteristic of Mohr envelope of rock strength.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can reflect the general variation laws of freeze-thaw damage and rock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enhanc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ode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strength in cold regions.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2232,41272340,41302228)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2014KCT-30)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11JK0542)
【分类号】:TU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恩龙;沈珠江;;结构性土的强度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2 张雪颖;阮怀宁;梁培新;胡爱宇;;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剪强度准则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3 张泽华;盖秉政;;一个考虑剪应力影响的拉断强度准则[J];机械强度;1985年03期

4 李实;;各向异性弹性体的通用强度准则研究[J];强度与环境;1990年01期

5 李晓玲;俞茂宏;王振山;;新的多参数强度准则[J];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6 刘元雪;关于“页岩强度准则的一种模式”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7 苏志敏;对“页岩强度准则的一种模式”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8 黄锋;付挺;;经验强度准则在岩体破坏中的应用[J];石材;2006年08期

9 刘恩龙;沈珠江;;结构性土强度准则探讨[J];工程力学;2007年02期

10 李晓玲,俞茂宏,,王振山;新的多参数强度准则[J];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立平;;应变强度准则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胡小荣;梁实;;岩石双剪强度准则的新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卫振海;王梦恕;张顶立;;基于材料结构概念的强度准则问题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4 罗荣芳;周筑宝;;一种新的混凝土强度准则[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戴国亮;龚维明;陈隆;;Hoek-Brown准则的多项式近似解法[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徐镇凯;高飞;;基于多参数强度准则的砼结构非线性应力分析程序设计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7 陈昌富;朱剑锋;周志军;;H-B经验强度准则中参数m,s改进取值方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郑颖人;高红;冯夏庭;;材料强度理论的讨论[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姚仰平;王乃东;;优于g(θ)的变换应力三维化方法[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成虎;;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高应力判据理论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斌;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及强度准则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含盐冻结粉质砂土三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超林;渗透压作用下茅口灰岩力学特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雪;三剪统一强度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4 付义胜;常规三轴强度准则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和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蔡朋;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力学试验及强度准则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6 吴黎辉;岩体经验强度准则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闫露;煤岩体的强度准则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黄高峰;Hoek-Brown强度准则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彭国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谷云峰;SMP强度准则在岩土工程计算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53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53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