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9 15:05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07年

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

卢书强  

【摘要】: 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岩石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是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建的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坝高261.5m、装机容量5850MW,并且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之下,工程施工后将在不同部位形成众多的岩质高陡边坡。这些边坡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及边坡地质结构类型各异,潜在的变形失稳模式复杂多样,开挖边坡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边坡岩体结构成因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以岩质开挖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为核心,通过各种方法评价和预测了不同结构类型边坡的稳定性。通过这些工作,以期获得一套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并可指导工程实践的岩质高边坡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在系统的研究工作中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查明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认为该区岩体结构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改造过程。坝区岩体经过六期构造活动形成现今构造体系,主要构造现象表现为断层和节理。根据工程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卸荷及岩体结构类型的情况,将枢纽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六个区。 (2)发现枢纽区西侧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穹隆构造,穹隆构造挽近期以来的隆升过程造就了现今边坡岩体特殊的变形破裂现象——环状和放射状夹泥张性破裂带。这些夹泥张性破裂带的存在,使得边坡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并弱化了整个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能。 (3)应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与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工程区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现场定性分级法和修正的CSMR分级法,最后对各工程开挖边坡进行综合岩体质量分级。根据岩体强度经验准则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工程边坡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给出各级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指标。 (4)在已有岩体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岩体的地质—工程分类系统,将工程区边坡分为六大类、十四亚类。从边坡岩体结构角度出发,将工程边坡的地质结构类型和变形破坏模式联系起来,,系统总结分析了工程区边坡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并对其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5)对工程区几个典型结构边坡——似层状陡倾坡外结构控制型边坡、似层状陡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层状缓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以及块(碎)裂结构控制型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系统工程地质”和“变形过程控制”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不同结构类型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体系,从地质专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建议: ①似层状陡倾坡外结构控制型边坡主要发生平面滑动或崩塌,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差分法(FLAC)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在施工中应及时在边坡中、上部位采取锚索加固措施,并尽量减少对坡脚的开挖; ②似层状陡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的主要破坏方式是倾倒变形,离散单元法是分析倾倒变形破坏的较为有效方法。边坡施工开挖后,应及时在坡脚和断层发育部位进行锚索加固措施,以防止岩体倾倒变形的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破坏; ③层状缓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岩体内发育有软弱夹层,滑移—压致拉裂或塑流—拉裂破坏是其最主要的变形破坏方式,并且在高强度暴雨作用下可能产生平推式滑动破坏,可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法分析评价其稳定性。此类边坡在施工期要特别做好防、排水工程,并在边坡中上部软弱夹层和断层发育部位进行锚索加固措施; ④块(碎)裂结构控制型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是圆弧型滑动和局部块体楔形滑动,可采用极限平衡法及有限差分法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在工程边坡开挖中应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并在坡脚及断层发育部位采取锚索加固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V22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前言13-29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3-17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17-26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历程概述17-19
  • 1.2.2 岩体结构的研究19-20
  • 1.2.3 岩体力学参数的研究20-22
  • 1.2.4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类型的研究22-23
  • 1.2.5 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的研究23-26
  • 1.3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的研究概况26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6-29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29-42
  • 2.1 区域地质背景29-30
  • 2.2 地形地貌30-31
  • 2.3 地层岩性31-33
  • 2.3.1 侵入岩31-32
  • 2.3.2 沉积岩32-33
  • 2.3.3 第四系(Q)33
  • 2.4 地质构造33-35
  • 2.4.1 破裂结构面33-35
  • 2.4.2 右岸构造软弱岩带35
  • 2.5 坝区构造应力场35-37
  • 2.5.1 构造应力场的演化35-36
  • 2.5.2 现今应力场分析36-37
  • 2.6 岩体的风化、卸荷37-38
  • 2.6.1 岩体风化37-38
  • 2.6.2 岩体卸荷38
  • 2.7 水文地质条件38-39
  • 2.6.1 地下水类型38-39
  • 2.6.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39
  • 2.6.3 岩体透水性39
  • 2.6.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39
  • 2.8 工程地质分区39-42
  • 第3章 坝区边坡岩体结构形成演化分析42-57
  • 3.1 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与构造改造42-47
  • 3.1.1 坝址区岩体结构的原生建造42-43
  • 3.1.2 坝址区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43-47
  • 3.2 穹隆构造及河谷演化对边坡岩体结构的改造作用47-51
  • 3.2.1 穹隆构造47-50
  • 3.2.2 河谷地貌特征50
  • 3.2.3 坝址区河谷演化过程分析50-51
  • 3.3 坝区边坡岩体变形破裂现象及成因机制分析51-56
  • 3.3.1 边坡变形破裂现象综述51-53
  • 3.3.2 正常卸荷型破裂的发育特征53
  • 3.3.3 右岸松弛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53-54
  • 3.3.4 右岸缓倾角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54-55
  • 3.3.5 右岸边坡变形破裂的发育特征55
  • 3.3.6 岸坡变形破裂成因机制分析55-56
  • 3.4 小结56-57
  • 第4章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研究57-71
  • 4.1 岩体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57-66
  • 4.1.1 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57-59
  • 4.1.2 不同类型结构面特征研究59-66
  • 4.2 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参数取值的研究66-71
  • 4.2.1 结构面力学特性66-69
  • 4.2.2 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及参数取值69-71
  • 第5章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研究71-96
  • 5.1 岩体质量分级71-82
  • 5.1.1 现场定性分级71-72
  • 5.1.2 CSMR 法分级72-77
  • 5.1.3 综合分级77-82
  • 5.2 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强度取值82-94
  • 5.2.1 Hoek-Brown 岩体经验强度准则83-93
  • 5.2.2 边坡岩体经验强度参数取值93-94
  • 5.3 工程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综合取值94-96
  • 第6章 工程边坡地质结构及变形破坏模式初步分析96-108
  • 6.1 边坡地质结构类型及其地质—工程特征96-100
  • 6.1.1 整体—块状结构边坡(I)96-97
  • 6.1.2 层状(似层状)结构边坡(II)97-98
  • 6.1.3 缓裂结构边坡(III)98
  • 6.1.4 块(碎)裂结构边坡(IV)98-99
  • 6.1.5 上硬下软型边坡(V)99
  • 6.1.6 散体结构边坡(VI)99-100
  • 6.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100-106
  • 6.2.1 倾倒变形失稳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育条件102-104
  • 6.2.2 平面滑动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育条件104
  • 6.2.3 阶梯状滑动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育条件104-105
  • 6.2.4 楔形滑动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育条件105-106
  • 6.2.5 圆弧型(或界面)滑动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育条件106
  • 6.3 小结106-108
  • 第7章 似层状陡倾坡外结构控制型边坡稳定性分析108-124
  • 7.1 概述108
  • 7.2 (似)层状倾坡外结构边坡的稳定性108-110
  • 7.3 左岸导流洞进口边坡工程地质特征110-112
  • 7.3.1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110-112
  • 7.3.2 工程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112
  • 7.4 左岸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112-121
  • 7.4.1 左岸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113-116
  • 7.4.2 左岸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116-121
  • 7.5 施工优化及实施效果分析121-122
  • 7.6 小结122-124
  • 第8章 似层状陡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稳定性分析124-135
  • 8.1 概述124-125
  • 8.2 (似)层状倾坡内结构边坡稳定性125-126
  • 8.2.1 概述125
  • 8.2.2 倾倒变形破坏机理及特征125-126
  • 8.3 右岸导流洞进口边坡工程地质特征126-128
  • 8.3.1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126-127
  • 8.3.2 工程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127-128
  • 8.4 右岸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128-132
  • 8.4.1 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分析128-130
  • 8.4.2 FLAC 数值模拟分析130-132
  • 8.5 工程措施及实施效果分析132-133
  • 8.6 小结133-135
  • 第9章 层状缓倾坡内结构控制型边坡稳定性分析135-147
  • 9.1 概述135-136
  • 9.2 消力塘左侧边坡工程地质特征136-137
  • 9.2.1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136-137
  • 9.2.2 工程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137
  • 9.3 消力塘左侧边坡稳定性分析137-142
  • 9.3.1 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138-140
  • 9.3.2 FLAC~(3D) 数值模拟分析140-142
  • 9.4 泄洪雾化雨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研究142-146
  • 9.4.1 工程边坡可能失稳模式机理分析143-144
  • 9.4.2 工程边坡发生平推式滑动可能性分析144-146
  • 9.5 小结146-147
  • 第10章 块(碎)裂结构控制型边坡稳定性分析147-165
  • 10.1 概述147-148
  • 10.2 尾水出口边坡工程地质特征148-151
  • 10.2.1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148-150
  • 10.2.2 工程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150-151
  • 10.3 尾水出口边坡稳定性分析151-162
  • 10.3.1 尾水出口边坡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151-154
  • 10.3.2 尾水出口边坡局部块体稳定性分析154-159
  • 10.3.3 尾水出口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159-162
  • 10.4 工程措施及实施效果分析162-163
  • 10.5 小结163-165
  • 结论165-169
  • 致谢169-170
  • 参考文献170-176
  • 附录17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糯扎渡水电站9号机组混凝土施工完成[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2 ;糯扎渡水电站7号压力钢管制安评为二季度样板工程[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3 ;糯扎渡水电站建设以明年首机投产进度推进[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4 杨玺成;郭超;;冲击钻在糯扎渡水电站闸门井导井施工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5期

    5 刘红震;聂香贵;;糯扎渡水电站左岸泄洪洞抗冲磨混凝土施工[J];水利水电施工;2011年03期

    6 罗加贵;牛珣;;轻型钢锚墩在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7 杨保才;逯峰;;糯扎渡水电站左岸泄洪洞变顶高段顶拱混凝土衬砌施工[J];水利水电施工;2011年03期

    8 王秀然;;糯扎渡电站金属蜗壳水压试验变形探析及处理[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1年04期

    9 王秀然;;糯扎渡电站金属蜗壳水压试验变形探析及处理[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10 陈勇;罗加贵;黄军智;;糯扎渡水电站尾水调压室五岔口开挖论述[J];云南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仕庭;杨鹏飞;杨静;;基于抗震新规范下糯扎渡大桥的抗震验算[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张少雄;高学平;张晨;;糯扎渡水库流场及水电站下泄水温三维数值模拟[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3 李忠;;糯扎渡电站坝址右岸地质条件对坝型的适宜性研究[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保华富;张永全;忱蓉;李任胜;;掺砾风化料作为高坝心墙防渗体的试验研究[A];土石坝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犁;[N];云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 梁佳;[N];昆明日报;2011年

    3 唐洪军;[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何勇;[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记者 喻波;[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6 特约通讯员焦志刚;[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7 段培灿 邓家楠;[N];云南日报;2001年

    8 杨跃萍;[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记者 吴建 特约作者 韩晨 发自昆明;[N];国际金融报;2002年

    10 新华社记者 周东棣;[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书强;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少雄;大型水库分层取水下泄水温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李妍;大型水电站进水口水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林;基于GIS的糯扎渡水电站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2 卢书强;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岩体质量分级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文志兵;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右岸复杂岩体质量分类与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唐柏林;糯扎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顺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胡颖慧;糯扎渡水电站溢洪道开挖施工系统建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07年

    6 夏菲菲;糯扎渡溢洪道新型预应力闸墩工作性态研究及敏感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7 张衡;糯扎渡水电站溢洪道消力塘边坡水岩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峥;糯扎渡水电站地下洞室热工环境实验分析、数值计算及方案论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丁浩江;糯扎渡水电站右岸导流洞进口似层状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陈智强;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大型溢洪道高陡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8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