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岩石材料的一种非线性三参数强度准则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12 23:27

  本文选题:岩石 + 强度准则 ; 参考:《岩土力学》2017年12期


【摘要】:为了更好地描述岩石材料在多种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强度状态,在已提出的双T~2强度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三参数强度准则。通过与Westerly花岗岩等5种岩石材料试验数据的比较,对准则在σ_1=σ_2σ_3,σ_1σ_2=σ_3,σ_3=0、σ_10、σ_20,σ_30和σ-τ 5种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待定系数A、B、C可通过简单的试验确定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同岩石材料的极限应力比α和β对应不同的强度理论;非线性三参数强度准则的π平面迹线介于单剪强度理论和Mises准则、双剪强度理论之间,符合各向同性材料屈服面三轴对称和外凸的公设;理论预测曲线可反映岩石材料中主应力效应的区间性与静水压力效应,并与多种岩石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describe the strength state of rock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complex stresses, a new nonlinear three-parameter strength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double Tn-2 strength theory. By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five kinds of rock materials, such as Westerly granite, the reasonabl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riterion under the complex stress states of 蟽 _ 1 = 蟽 _ S _ 2 蟽 _ 3, 蟽 _ 1 蟽 _ 2 = 蟽 _ 3, 蟽 _ 3 _ T _ 0, 蟽 _ 10, 蟽 _ S _ 20, 蟽 _ S _ 30 and 蟽 ~-蟿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 A (B) C can be determined by simple test and has definite phys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ultimate stress ratio 伪 and 尾 of different rock material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strength theory. The 蟺 plane trace of the nonlinear three-parameter strength criterion lies between the single shear strength theory and Mises criterion, and the double shear strength theory, which accords with the postulates of triaxial symmetry and convex yield surface of isotropic material.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curve can reflect the interval effect of principal stress effect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effect in rock materials, and i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strength of various rock materials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9109)~~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松;刘成禹;张晓彤;;两种岩石材料表面剥落特征及形成机制差异性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2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扩展模式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3 衣永亮;曹平;蒲成志;;静载下预制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实验与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均锋;祁涛;李正国;;岩石材料的三维各向异性损伤破坏模型与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5 奚正志;周占波;陈洪;;岩石断裂和损伤的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6 宛新林;聂细江;席道瑛;;岩石对冲击波的非线性动态响应[J];实验力学;2010年03期

7 任隽;陈东柏;戴王强;陈运平;潘纪顺;;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响应的物理模型[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8 罗荣;曾亚武;曹源;黎玲;;岩石非均质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9 莫宣学;九十年代岩石学的发展趋向[J];地学前缘;1994年Z1期

10 谢强;谢海峰;王志;;不同温度下岩石Ⅲ型断裂的物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亚武;赵震英;陶振宇;;岩石材料的分叉和稳定性[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孙钧;潘鼎元;;岩石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3 雷冬;余快;李昂;邵国建;任青文;;岩石材料全场变形测量和损伤应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俞茂宏;昝月稳;张永强;胡小荣;;岩石材料模型发展100年回顾[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银平;王元汉;;压缩荷载下岩石中的单翼滑动裂纹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吉坤;;基于流固耦合的岩石细观破坏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9 于广明;潘永战;王国艳;;岩石、混凝土损伤协同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钧;;岩石动力学研究的若干问题[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谷新保;近场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李文;基于钻进响应的岩石(体)特性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清;爆炸致裂的岩石动态力学行为与断裂控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晗;动态荷载下岩石裂纹的扩张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丁严昊;螺旋型取芯钻头岩石钻进负载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白象元;应力波作用下脆性材料破坏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瑞;基于细观力学的岩石热膨胀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杨凡;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机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6 伍杨;含水多孔岩石材料冲击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吴涛;微波照射引起岩石抗冲击性能变化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丽娜;岩石宽带电特性的虚拟化测量方法[D];长安大学;2016年

9 段艳平;双轴压缩下多裂纹体类岩石材料破坏试验与分形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陈哲浩;岩石中相邻炮孔爆破裂缝演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1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11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