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03:21

  本文选题:孔隙度 + 渗透率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论文以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取芯井岩心实测数据和大量测井解释数据等资料,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分区分时间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综合考虑运用所选择的各类参数,综合、全面、客观的进行储层评价和分类,最后以渗透率、孔隙度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四大类储层进行了储层评价,进行了储层润湿性和相渗曲线分析。在本文中,在深入开展了解研究区钻井历史及资料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首先是对测井解释数据进行了可信度评估,用仅有的密闭取芯井化验分析数据对其测井解释数据进行了可信度评估,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误差均在范围内,证明可以用测井解释数据分析变化规律。然后对七大区块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不同区块同时期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和不同区块同层位物性历史变化分析。下一步进行的是对密闭取芯井、井壁取芯井、探井储层物性分砂体进行探究,又对储层分类、润湿性及相渗曲线进行研究。最终结论为孔隙度整体升高的趋势,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规律不明显,含水饱和度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有略微升高趋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注入水体积倍数的增加而增大,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增强,特别是沿主流线方向增加的幅度较大,导致水的指进。与储层参数不变的情况对比,其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减小,开发效果变差。不同的储层润湿性会产生不同的驱油机理,而不同的驱油机理对水驱效率和剩余油分布都有重要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studied by using a small amount of core measured data and a large amount of log interpretation data, taking the Sapu high reservoir in Xingbei Development Zone of Daqing Oilfield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ing with a small amount of measured core data and a large amount of log interpretation data, etc.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ime interval of water saturation partition, synthetically considers the application of selected parameters, synthetically,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carries out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inally,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are taken as the main evaluation criteria. Four types of reservoirs were evaluated and wet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curv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drilling history and data distribu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liability of log interpretation data is evaluat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og interpretation data i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only analysis data of the closed coring well. The errors of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are all in the range. It is proved that the log interpretation data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rule. Then the seven block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physical changes in different block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same layer of different blocks. The next step is to explore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osed coring wells, sidewall coring wells and exploration wells, and to study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wet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curves.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orosity is increasing as a whole, the change of permeability is large, the law is not obvious, the change of water saturation is not obvious, but there is a tendency to increase slightly.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olume multiple of injected water, which makes the flow capacity of injected water in the reservoir increase, especially along the main flow line, leading to the inflow of water. Compared with the constant reservoir parameters, the waterless recovery and the final recovery decr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effect becomes worse. Different reservoir wettability will produce different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but different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will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ater drive efficiency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亮;;地面渗透率与地下渗透率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2 李志强;鲜学福;;煤体渗透率随温度和应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3 李宏艳;齐庆新;梁冰;彭永伟;邓志刚;李春睿;;煤岩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多尺度效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陈佩珍,徐丽萍,何宗斌,刘传海;渗透率逐点解释深度序列模型及其释解系统[J];测井技术;1988年04期

5 Manmath N.Panda;关振良;谢丛姣;;用粒度分布参数计算单相渗透率[J];地质科学译丛;1995年03期

6 问晓勇;伊向艺;卢渊;管保山;梁莉;刘萍;;不同压裂液对煤岩渗透率伤害实验评价初探[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3期

7 吴曼;杨晓松;陈建业;;超低渗透率测量仪的测试标定及初步测量结果[J];地震地质;2011年03期

8 王冠贵;一种经济的渗透率图版编制方法——油层产能的定量估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9 刘红歧,夏洪泉,郭肖;利用分形插值曲面研究渗透率的分布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杨胜来;刘伟;冯积累;汪如军;涂中;张友彩;唐治平;杭达震;;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魏斌;;利用流动单元计算高含水油田渗透率[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馥励;马俊;阎守国;王克协;;利用井孔偶极弯曲波求取VTI孔隙介质渗透率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克协;马俊;伍先运;张碧星;;利用偶极声测井中弯曲模反演渗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汪洋;姜瑞忠;何伟;邢永超;;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渗流状态及渗透率表征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6 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在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变化[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含随机裂纹网络孔隙材料的渗透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王晋;煤体注CO_2置换CH_4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对采收率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郭慧;注CO_2后煤中矿物质化学反应对渗透率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陈亮;工作面前方煤体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董抒华;纤维预制件渗透率的预测及其浸润过程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14年

6 郑贵强;不同煤阶煤的吸附、扩散及渗流特征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潘荣锟;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会杰;深部裂隙煤岩渗流性质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煤层中一氧化碳的渗透规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于跃;注浆加固煤体力学性质与渗透率试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年

3 贝雷;复合肥体系氮磷钾养分透膜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钟张起;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规律及技术经济界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柳朝阳;杏子川油田杏2005井区注水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邓博知;流固耦合下温度对原煤渗透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黄巍;电能质量约束下主动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吴玉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储小送;淮北地区构造煤三维渗流裂隙系统表征及渗透率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王永康;注二氧化碳驱替甲烷实验及数值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29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29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