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的颗粒流模拟新方法及数值分析
本文选题:PFCD + 层状岩体 ; 参考:《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在颗粒流软件PFC2D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层状岩体数值试样,并通过直剪试验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开展了不同层理倾角下的岩体单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对层状岩体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表明: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大,其弹性模量与峰值强度都是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两者取最小值时的层理倾角并不相同且两者的变化速率也不尽相同。当层理倾角β=0°~30°或者β=90°时,岩石试样的强度主要由基岩控制;而当层理倾角β处于中间角度时,此时岩石试样的强度则主要由层理控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particle flow software PFC2D, the numerical specimens of layered rock mass are established by a new modeling method,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w method is verified by direct shear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rock mass with different bedding inclination angle is carried out.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ode of layered rock mass are analyz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peak strength decrease first and the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bedding dip angle, but the bedding dip angle is differ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is different when the minimum values are taken. The strength of rock sample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bedrock when the bedding dip angle is 0 掳or 90 掳, while the strength of rock specimen is controlled by stratification when the bedding dip angle 尾 is in the middle angl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354)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基金(IS201526246)资助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森宏;层状岩体的铂矿层[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12期
2 郭牡丹;王述红;张航;徐源;;层状岩体强度数值模拟及其讨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3 范志杰;;四川白马辉长岩质层状岩体中斜长石的形变与分布[J];矿物岩石;1982年01期
4 朱章森;胡远来;姜若维;;攀西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分层的数学地质研究[J];矿物岩石;1983年01期
5 汪云亮,王旺章,李巨初,韩文喜;白马层状岩体岩浆分离结晶作用[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张桂民;李银平;施锡林;杨春和;王李娟;;一种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制备方法及初步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7 左双英;叶明亮;唐晓玲;续建科;史文兵;;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数值模型及验证[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8 郭履和;杨本锦;张冬梅;曾晴;;攀西地区白马和红格层状岩体分异特征的数学地质论证[J];矿床地质;1984年03期
9 王启耀;赵法锁;;考虑偶应力的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开挖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朱泽奇;盛谦;梅松华;张占荣;;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及其在层状岩体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远;王思敬;杜永廉;;层状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仲奎;陈振声;;层状岩体三维边界元应力分析中的面力不连续问题[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张海东;;层状岩体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单元分析[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4 左双英;叶明亮;唐晓玲;续建科;史文兵;;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数值模型及验证[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肖远;;轴向力与横向力共同作用下层状岩体的临界荷载问题[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6 熊诗湖;邬爱清;周火明;;层状岩体变形试验的尺寸效应[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子新;华安增;;层状岩体滑落的分形模型[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8 李仲奎;H.A.Mang;;层状岩体边界单元法中的奇异性问题[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范雷;唐辉明;王亮清;;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层状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初探[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安敏;顾金才;沈俊;明治清;;层状岩体加固中锚固体周围岩层塌落深度的近似计算方法[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渤;层状岩体隧道围岩扰动区演化与锚固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梅松华;层状岩体开挖变形机制及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杨乐;基于Cosserat介质理论的层状岩体均匀化数值分析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刘彬;软硬相间层状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及作为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的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鹏;高应力条件下层状岩体力学特性及时效破裂机制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5年
2 陆瑜;爆破振动对陡倾层状岩体隧道稳定性影响[D];贵州大学;2015年
3 陈高奎;层状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综合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潘兵;层状岩体锚固结构承载特性及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冷霜;层状岩体变形试验的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熊诗湖;层状岩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7年
7 李月;层状岩体声学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8 王涛;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层状岩体锚固支护系统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恩波;层状岩体中拱形巷道拱肩破坏机理及合理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田治金;喀斯特环境下层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2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