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族划分
本文选题:生物标志化合物 + 聚类分析 ; 参考:《岩性油气藏》2017年02期
【摘要】: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富油气凹陷之一,为揭示其原油特征及成因,对典型探井原油进行了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原油物性数据显示,赛汉塔拉凹陷原油含硫量低、黏度低,API为28°~39°,总体为低成熟—成熟原油;不同层位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差异较小,说明其沉积环境相似,为同一烃源岩不同成熟阶段排出的原油。选取原油伽马蜡烷/C_(30)霍烷,C_(30)~*/C_(29)Ts,Pr/Ph,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及甾烷异构化等参数进行聚类分析,赛汉塔拉凹陷原油可划分为2个油族:油族1为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排出的原油,以阿尔善组和腾一段原油为代表;油族2为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早期排出的原油,以腾二段原油为代表。勘探层系应集中在阿尔善组和腾一段储层中。
[Abstract]:Saihantala sag is one of the oil-gas rich sag in Erlian basin. In order to reveal its crude oi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the crude 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geochemistry of typical exploration well crude oil are analyzed. The crude oil physical property data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e Sahantara sag has low sulfur content and low viscosity API of 28 掳~ 39 掳, which is generally a low mature and mature crude oil,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biomarker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layers of crude oil is relatively smal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similar. Crude oil discharged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 at different maturation stages. The crude oil in the Saihantara depr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il family 1 is the crude oil discharged from the source rock in the mature stage, an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somerization of the steroid / regular sterane and the sterane isomerization are selected for cluster analysis. The crude oil of Arshan formation and Tengyi formation is tak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il group 2 is the crude oil discharged from the source rock in the early maturity stage, and the crude oil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Teng formation is tak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exploration strata should be concentrated in the Arshan formation and the reservoir of Tengyi 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西北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华北油田上产稳产800万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4E-35-07)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杰,顾连兴,刘宝泉,张洪生,张光辉,孙彤彤;二连盆地稠油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2 刘武生,刘金辉,王正邦,谢佑新;二连盆地含矿建造后生改造作用过程及其演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杜永林;盛志纬;;二连盆地地层发育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1期
4 赵旭东;张守本;;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二连盆地进行石油资源评价[J];石油学报;1985年03期
5 杜永林;盛志纬;陈丽华;熊小琴;;二连盆地储油岩的类型及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3期
6 封银国;林进;王东辉;;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初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5期
7 魏分粮;;二连盆地东北新区勘探潜力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8 王有智;;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关系[J];特种油气藏;2011年03期
9 李月湘;于金水;秦明宽;陈戴生;曹建英;卫三元;;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009年06期
10 李正文,焦贵浩,董艳蕾;二连盆地断陷模型研究及其在新区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士毅;;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评价二连盆地群的含煤性[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2 李玲;李华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上段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3 王元青;孟津;倪喜军;李茜;金迅;白滨;;内蒙古二连盆地东部下古近系研究的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郭爱军;徐浩;陈利敏;高科飞;;大兴安岭隆升与海拉尔、二连盆地构造关系及动力学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8盆山耦合与资源环境效应及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岳双才 通讯员 刘英;二连盆地勘探获重大发现[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特约记者 齐莉莉 通讯员 景伟 陆曲辰;打好“常规牌” 负效变“富效”[N];中国石油报;2014年
3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罗宁;为完成全年任务备力冲刺[N];中国石油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欣;二连盆地石油资源结构与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越;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波;二连盆地咸拉嘎凹陷白垩系储层特征及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吴刚;二连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型盆地恢复[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淡伟宁;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综合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5 张志强;二连盆地咸拉嘎凹陷白垩系沉积微相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龚云洋;二连盆地石炭—二叠系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程艳清;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贾国娜;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一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陈念伟;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曹容浩;二连盆地布图莫吉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9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3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