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古地理重建与动力地形
本文选题:古地理重建 + 动力地形 ; 参考:《地学前缘》2016年06期
【摘要】: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过程和自然地理演化的科学。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能力和效率的迅速提高及地球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要求古地理研究应建立在全球板块构造背景下,重建"深时"、原位、原型的活动古地理。本文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关于GPlates和CitcomS的地球动力学模拟软件平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古地理重建思路、内容和方法,残余地形(动力地形)的分离技术、动力地形与板块俯冲、深部地幔流动的动力成因关系;介绍了利用地表动力地形等古地理资料进行约束,揭示板块运动过程、地幔动力学过程研究思路、方法;提出了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应遵循的"定时、定位、定向和定型"的原则。将全球板块构造-古地理模型(GPlates)与基于物理特性的地幔和岩石圈有限元模型(CitcomS)相结合,将动力地形与地幔活动过程研究相结合,对揭示4-D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geo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 platform of GPlates and CitcomS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s of " timing , positioning , orientation and shaping "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research of global tectonic -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14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2189)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80306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0)
【分类号】:P531;P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进华;滇西南澜沧江带龙洞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矿物岩石;1995年02期
2 吴根耀;;造山带古地理学——重建区域构造古地理的若干思考[J];古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3 贾进华;滇西南澜沧江带热水塘下二叠统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意义[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张汉金;叶琴;毛新武;杨金香;李琳静;廖明芳;李京丽;;湖北省大洪山地区青白口纪花山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6期
5 梁定益,聂泽同,,宋志敏;早二叠世冈瓦纳北缘构造古地理环境与杂砾岩成因剖析[J];特提斯地质;1994年00期
6 贾进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南皮河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5年04期
7 贾进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南皮河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5年04期
8 项才;陈跃月;曹洪亮;刘敏;;辽宁岫岩县偏岭地区晚大石桥期沉积环境及构造古地理[J];地质与资源;2008年03期
9 刘殿升;;滇南金平地区泥盆纪构造古地理学研究[J];地质论评;1996年S1期
10 吴浩若;下扬子区加里东期构造古地理问题[J];古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孝忠;郭宪璞;彭阳;;塔里木盆地白垩-新进纪构造古地理探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吴浩若;;晚古生代—三叠纪南盘江海的构造古地理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3 吴浩若;;赣东北蛇绿岩带相关地质问题的构造古地理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怀宇;湘桂地区泥盆纪—中三叠世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万秋;中扬子地区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浩;滇黔桂地区加里东构造古地理变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先强;赣西北双桥山群构造地层特征与构造古地理归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04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4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