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天山白垩纪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发布时间:2018-06-19 19:02

  本文选题:裂变径迹 + 隆升-剥露 ; 参考:《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白垩纪的隆升-剥露事件在新疆不同构造单元广泛发育。本文主要是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西天山北段和中段白垩纪的隆升-剥露过程。17个样品分别采自西天山北段的博罗科鲁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以及西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附近的花岗岩体。裂变径迹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45.4±3.2~81.6±4.9 Ma,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2.62±0.17~13.53±0.14μm之间。进一步根据温度-时间的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北段和中段在晚白垩世都经历了快速隆升-剥露过程。在时间上,西天山北段样品记录的快速隆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0~70 Ma之间,西天山中段样品记录的快速隆升时间集中在70~90Ma之间。结合相应的地质证据,认为从晚白垩世开始,西天山地区开始出现差异性的隆升剥露过程,伊犁盆地从早中白垩世隆升剥蚀状态转变为晚白垩世接受沉积,其两侧山脉继续处于快速隆升剥蚀的状态。导致这种隆升-剥露事件的动力学机制是受多因素综合控制的,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可能是该期事件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天山不同地段的热-流变性质的差异性及不同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差异性隆升-剥蚀的主要因素。
[Abstract]:Cretaceous uplift-exfoliation event is widely develop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Xinjiang.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ing technique and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temperature-time thermal simulation inversion, the uplift-denudation proces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is discussed. Seventee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Borokoru Mountain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respectively. Granite bodi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uku Highway in the middle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The fission track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ck age of the sample was between 45.4 卤3.2U and 81.6 卤4.9 Ma, and the average track length was between 12.62 卤0.17 and 13.53 卤0.14 渭 m.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emperature-time, it is inferred that both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experienced a rapid uplift and exfoliation proces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In time, the time of rapid uplift recorded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is mainly between 500.70 Ma, and the time of rapid uplift record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is between 700 Ma and 90Ma.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evidence, it is considered that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differential uplift and exfoliation process began to occur in the West Tianshan area, and the uplift and denudation of the Yili basin changed from the early and middle Cretaceous uplift and erosion to the late Cretaceous accepting deposition. The mountains on both sides continue to be rapidly uplifted and denud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leading to this uplift-stripping event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the long-range effect of the Indo-Asian collision may b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event. But the difference of thermo-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blocks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ifferential uplift and denudation of Tianshan Mountai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重点基金项目(编号U140329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5BAB0613-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编号DD20160053)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411024-3)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542;P534.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蓓蕾;曾凡桂;刘超;朱亚茹;;太原西山煤田新生代隆升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J];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2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J];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3 韩伟;卢进才;魏建设;张云鹏;李玉宏;李岩;;内蒙古银额盆地尚丹凹陷中生代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J];地质学报;2015年12期

4 冯云磊;袁万明;郝娜娜;段宏伟;陈小宁;曹建辉;;吉林桦甸市夹皮沟本区金矿剥露历史和矿床保存变化——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J];地质论评;2015年01期

5 韩琼;弓小平;程松林;张冀;宋相龙;凤骏;潘展超;谢磊;苏虎;刘学良;;西天山备战铁矿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J];地质学报;2015年01期

6 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杨鹏;;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J];地质学报;2014年11期

7 朱志新;董连慧;王克卓;赵同阳;徐仕琪;陈邦学;李平;靳留圆;;西天山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J];地质通报;2013年Z1期

8 田云涛;朱传庆;徐明;饶松;Barry P.Kohn;胡圣标;;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9 王丽宁;季建清;孙东霞;徐芹芹;涂继耀;张志诚;韩宝福;;西南天山隆起时代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玮;胡健民;渠洪杰;;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裂变径迹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栋;张成立;马中平;何贤英;高晓峰;魏强;杨蓉;孙吉明;李平;;西天山阿吾拉勒东南部晚石炭世—中二叠世中酸性小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年02期

2 袁霞;陈文;张斌;孙敬博;喻顺;尹继元;张彦;刘新宇;杨莉;张岩;;西天山望峰金矿床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矿床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7年01期

3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J];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4 李永军;吴乐;李书领;李甘雨;沈锐;李钊;王祚鹏;汪振宇;;伊宁地块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对构造演化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7年01期

5 韩继全;杨维忠;林泽华;王彬;蒋南飞;李通;杨建琪;;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J];新疆地质;2016年04期

6 胡迪;沈传波;刘泽阳;;川东北地区埋藏 剥露历史分析——来自盆地模拟和热年代的制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6期

7 胡朝斌;李培庆;辜平阳;陈锐明;查显锋;庄玉军;;西南天山乌什县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6年04期

8 韩继全;杨维忠;林泽华;王彬;蒋南飞;李通;;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6年06期

9 杨鹏;任战利;田涛;赵筱艳;祁凯;;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10 黄志刚;任战利;高龙刚;;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逄建东;王震;姚长华;段长江;贾存富;汤达祯;汪雷;;岩浆活动对西山煤田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J];科技通报;2016年03期

2 赵俊峰;刘池洋;Nigel MOUNTNEY;芦建军;曹冀龙;杨瑶;薛锐;;吕梁山隆升时限与演化过程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10期

3 李建星;刘池洋;岳乐平;王建强;;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J];中国地质;2015年04期

4 汪雷;汤达祯;许浩;李松;逄建东;姚长华;李晶晶;喻廷旭;;岩浆活动对西山煤田煤储层物性的差异改造特征[J];煤炭学报;2015年08期

5 孟元库;汪新文;李波;蔡志东;;华北克拉通中部沁水盆地热演化史与山西高原中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J];西北地质;2015年02期

6 任战利;崔军平;郭科;田涛;李浩;王维;杨鹏;曹展鹏;;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过程的裂变径迹分析[J];科学通报;2015年14期

7 黄志刚;任战利;陈玉林;;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地层热演化史——来自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地质学报;2015年05期

8 刘大锰;李振涛;蔡益栋;;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2期

9 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杨鹏;;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J];地质学报;2014年11期

10 任战利;田涛;李进步;王继平;崔军平;李浩;唐建云;郭科;;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华;曹景良;;新疆西天山找矿工作新进展[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2 汪健元;何新锟;贾中芳;;空气泡沫洗井工艺在新疆西天山矿区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1993年03期

3 崔可锐;新疆西天山的变形序列解析[J];高校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4 胡建卫,王庆明;中国西天山矿产勘查十年成果[J];新疆地质;2000年03期

5 隗合明,王全庆,宁晰春;西天山北部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及找矿预测[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Б.Б.Си■ков;关玉奎;;西天山最新构造的一般规律[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2期

7 赵仁夫;程晓红;王庆明;刘拓;白洪海;袁永江;姚文光;李长安;;西天山-西南天山成矿带勘查新发现及找矿远景[J];西北地质;2006年02期

8 王宏,鲍庆忠,沙德铭,胡秀军;新疆西天山(南段)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地质与资源;2002年04期

9 黄勇;邓贵标;跃连红;吴滔;;西天山阿沙勒河中上游二叠系的发现及环境分析[J];贵州地质;2006年01期

10 高俊;钱青;龙灵利;张喜;李继磊;苏文;;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兴科;陈虹;苏春乾;闫海卿;刘继庆;;新疆东西天山交界一带二叠纪火山岩的发现及地球动力学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苏文;高俊;R.Klemd;熊贤明;;西天山榴辉岩石榴石中的水及其分布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马元;黄河;张招崇;金子梁;;新疆西天山艾日垦其垦铜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4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背景、机制与标志分会场[C];2013年

4 高俊;Reiner Klemd;熊贤明;Timm John;苏文;李继磊;;俯冲洋壳释放流体的化学成分多样性及流体运移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西天山变质俯冲杂岩带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明田;武广;解洪晶;刘军;张连昌;;新疆西天山科克赛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白建科;李智佩;徐学义;李婷;茹艳娇;;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充填序列[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1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7 刘玉锋;李虎;;采用GeoDatabase技术构建西天山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江伟;张照伟;王亚磊;高永宝;谢德胜;臧遇时;;新疆西天山恰干撒依基性-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1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分会场[C];2013年

9 牛贺才;单强;罗勇;杨武斌;李宁波;于学元;;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两类橄榄玄粗岩系岩石的厘定[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腾;张振亮;班建勇;高永伟;;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顾新勇;西天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已投入保护资金500万[N];伊犁日报(汉);2011年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峰;从西天山干湿变化看气候与海洋的关系[N];中国气象报;2014年

3 记者 朱煜波 通讯员 李德忠;新疆有色集团“西天山战略”又开新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4 通讯员 施维佳 一波;有色集团全面启动“西天山战略”[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刘兵;新疆探明3处亿吨级大铁矿[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刘兵;新疆西天山探明3处亿吨级大型铁矿[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振涛;西天山巴音布鲁克一带志留系形成环境和铜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博;新疆西天山穹库尔铁矿特征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潇林斌;新疆西天山式可布台铁矿成矿规律及成因浅析[D];新疆大学;2015年

3 阿依加马力·克然木;西天山药用植物资源区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4 孙升升;新疆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门启浩;西天山七兴铅锌矿成矿时代及辉绿岩墙群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李真;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长安大学;2016年

7 朱治国;新疆西天山现今构造运动与地震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杜亚龙;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刘鹏辉;西天山莱利斯高尔矿集区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杨蓉;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混合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0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40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