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2007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年
工程地质学成就与前景
宋玉环 伍法权
【摘要】:正一、工程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伴随人类社会走过利用原始技术保证食物来源的采集狩猎模式之后,一定规模乃至迄今罕见的建筑物便在地球上出现。中国、埃及、印度、希腊等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文化建筑洋洋大观。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发展,各类工程建筑鳞次栉比。工程建设是人类社会满足各种需求而为之的普通活动,贯穿着历史发展
【分类号】:P642
【正文快照】:
一、工程地质学研究的.t义伴随人类社会走过利用原始技术保证食物来源的采集狩猎模式之后,一定规模乃至迄今罕见的建筑物便在地球上出现。中国、埃及、印度、希腊等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文化建筑洋洋大观。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发展,各类工程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广诚,严福章;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2 施斌;;我国工程地质学发展战略的思考[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3 伍法权;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娟;曾庆利;马寅生;;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差异隆升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灾害效应[J];中国地质;2006年05期
2 马淑芝,贾洪彪,唐辉明;利用稳态坡形类比法预测基岩岸坡的库岸再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吴树仁;张永双;韩金良;石菊松;何锋;谭成轩;;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J];地球学报;2006年05期
4 刘衡秋,胡瑞林,曾如意;云南虎跳峡两家人松散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J];第四纪研究;2005年01期
5 彭建兵,马润勇,邵铁全;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6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费维水;中国南方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7 王小东;;浅析区域滑坡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多源多时相融合技术[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8 刘海燕;伍法权;李淑进;;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9 陶波;伍法权;郭启良;郭改梅;;高地应力作用下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规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10 谢春庆,刘汉超;西南地区机场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洪彪;刘佑荣;唐辉明;;基于稳态坡形类比法的兴山县高阳镇库段库岸再造预测研究[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2 李广信;张在明;沈小克;陈雷;刘松玉;魏弋锋;陈云敏;王育人;高大钊;卞昭庆;高晓军;介玉新;;岩土工程篇[A];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C];2006年
3 张永双;曲永新;吴树仁;何锋;石菊松;;秦岭造山带工程地质研究导论[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小东;;浅析区域滑坡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多源多时相融合技术[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海燕;伍法权;李淑进;;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陶波;伍法权;郭启良;郭改梅;;高地应力作用下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规律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李才明;王良书;徐鸣洁;孙钦同;;岩溶区桩端持力层的电磁层析探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陈运平;王思敬;王恩志;刘晓丽;西绕甲措;杨刚;樊赟赟;;铜街子水电站诱发地震特征及其地圈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深长埋隧道中隐伏断层探测技术与超前预报[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爱果;坝基岩体质量量化分级及图形展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陈海军;高陡岩质斜坡深层变形的数值分析[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3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王红才;三维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及其在辽河油田滩海地区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夏玉成;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6 吴志勇;岩体结构信息化处理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念秦;黄土滑坡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姜彤;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加卸载响应规律与非线性稳定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9 崔银祥;碎裂岩体用作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的可能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袁丽侠;宁夏海原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江;西北黄土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姚伟;神府东胜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灾害防治[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3 熊海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袁玲红;高等级公路边坡智能分析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张鹏;岩土边坡刚体极限平衡法的误差根源与范围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封富;区域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相关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7 刘晓丽;水、气二相渗流与双重介质变形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8 王乾程;赋水条件下土坡稳定与失稳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黄泽安;复合地基后注浆土体的断裂力学机制及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王冬梅;基于地质观点的煤矿区采动损害预计系统[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学潮,马国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2 尚彦军,王思敬,曲永新,周昆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文物分布特征及其受渠道工程影响的模糊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3 张永双,曲永新,周瑞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第三系膨胀性硬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4 周兴志;南水北调新线路—三峡水库引水济黄济华北段工程地质条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5 咸付生,柴宝;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线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征及隧洞变形破坏的工程处理[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思敬;地圈动力学——地质环境、灾害与工程研究基础[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7 黄鼎成;工程地质学的未来在中国[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8 李广诚;南水地调西线隧洞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玉勇;张永双;曲永新;王思敬;赵希涛;;西南山区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建坝工程地质问题[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玉海;陈晓键;;中国大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和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1987年01期
2 孙广忠;工程地质学的今天[J];地球科学进展;1987年05期
3 李绍武;不断拓宽《工程地质学》的应用范畴[J];中国地质;1993年07期
4 黄鼎成;工程地质学的未来在中国[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5 ;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总目录[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6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7 周东,吴恒,王业田;工程地质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8 ;关于《工程地质学报》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办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2期
9 ;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第1号通知)[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10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第1号通知)[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玉环;伍法权;;工程地质学成就与前景[A];2006—2007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2 李广诚;;工程地质理论与理论体系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凤增;宋恩春;;赵各庄煤矿9煤层瓦斯动力现象的地质分析[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4 宋玉环;;《工程地质学报》的论文统计及其他[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薛守义;;论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6 吴干城;黄一和;;杨大沟滑坡的变形观测及地质分析[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7 谢树庸;;喀斯特渗漏类型和判别标准[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8 包含;;以山为伴——记工程地质学先驱与奠基人之一张咸恭教授[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黄一和;吴干城;王亚群;;杨大沟滑波的变形观测及地质分析[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陈文理;向能武;;构皮滩水电站工程地质研究综述[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岩;[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滕艳 李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维 范宏喜;[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丁全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地球科学大辞典》辞典办公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赵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林宁;[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滕艳 牧心;[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德;复杂条件下围岩分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苏惠敏;西安市数字城市工程地质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华斌;滑坡滑带土微结构的定量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4 黄平路;构造应力型矿山地下开采引起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张志龙;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娄德波;新疆东天山铜镍矿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许向宁;高地震烈度区山体变形破裂机制地质分析与地质力学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郑海中;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9 姜云;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与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傅少君;岩土结构仿真反馈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山体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杜子建;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3 谢勇谋;国道317线鹧鸪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白逢义;四川永定桥水库库区三交坪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林健;基于GPS监测的地下开采矿山地表变形分析与预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6 周灵;古瓦水电站坝址区右岸高边坡及两岸危岩体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曾立新;苏河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苏有财;观斗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稳定性分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管旭东;太原西山大佛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翟小平;六盘水月照机场西南端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