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深时古气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01 11:44

  本文选题:深时 + 温室气候 ; 参考:《地学前缘》2017年01期


【摘要】:当前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浓度逐渐升高,地球气候可能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目前的冰室气候进入温室气候状态。文中通过对现在地球气候系统与深时温室气候时期的大气CO_2浓度与气候变化临界点、温度与温度梯度、海平面变化与水循环、大洋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对地球在这种温室气候状态中的气候动力系统的认识亟待提高。尽管深时温室气候并不严格等同于未来地球的气候,但深时时期形成的地质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全尺度洞察在温室气候状态下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一个天然实验室。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_ 2 in the atmospher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limate of the earth may change irreversibly from the current ice chamber climate to the greenhouse climate state.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OK-2 and the critical point of climate change,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sea level change and water cycle, redox state of ocean water body in the present climate system and deep greenhouse climate perio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mate dynamic system of the earth in this greenhouse climate state should be improved. Although the deep greenhouse climate is not strictly equal to the future climate of the earth, the geological records formed during the deep time period provide us with a full scale insight into how the earth system works under the greenhouse climat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1524005)
【分类号】:P467;P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澄海,朱达逊;温室气候效应及蔬菜栽培试验[J];甘肃科技;1996年S1期

2 于革;;早新生代温室气候及冰期气候转型的模拟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3 于革;;白垩纪温室气候机制的模拟研究评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1期

4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姜玉涛;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王成善常州纵论“温室效应”[N];常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杨健、于猛;钻地2000米 探究古气候[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林英;洞察白垩纪 为气候变暖寻找答案[N];光明日报;2006年

4 李斌;我国将实施“钻地”科学工程[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新民;架起“深入白垩纪地层的望远镜”[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记者  林英;我国开钻全球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赵凡;洞穿1.4亿年,探察地球变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朝刚;温室气候环境微机测控系统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7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87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