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COD理论的岩石蠕变加速判别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21:40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断裂力学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S2期


【摘要】: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针对均匀岩石,假设裂纹均匀分布,建立理想裂纹单元体。结合断裂力学R 曲线理论和裂纹张开位移COD理论,提出岩石蠕变断裂过程的R 曲线理论。该曲线能合理解释岩石蠕变断裂全过程,并能有效获得蠕变状态变化的关键值;根据曲线特征,建立预测加速蠕变的控制方程;结合改进的岩石蠕变西原模型建立了新的岩石蠕变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岩石加速蠕变发生过程,并用岩石蠕变试验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为深入研究脆性岩石蠕变断裂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p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an ideal crack element is established for homogeneous rock, assuming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racks.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fracture mechanics R curve and 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COD theory, the R curve theory of creep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is put forward. The curve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reep fracture of rock and can effectively obtain the key value of creep stat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r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predicting accelerated creep can be established. A new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 creep is establish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proved creep model, which can well predict the accelerated creep process of rock and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method by rock creep test.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creep fracture process of brittle rock.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41419) 国家博士后基金(2015M571656)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2016008)~~
【分类号】: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李小强;孙静;;岩石蠕变时温等效效应的实验验证[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2 谭云亮;颜伟;马洪岭;;细观非均质岩石蠕变特征的物理元胞自动机模拟[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3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马珂;宛新林;贾伟风;宛传虎;;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10期

5 赵阿兴;岩石蠕变破坏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J];地震地质;1992年01期

6 吴秀仪;刘长武;沈荣喜;杨旭;;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刘传孝;黄东辰;王龙;刘志浩;张秀丽;;岩石蠕变破坏实验曲线的微观阶段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8 曹文贵;袁靖周;王江营;翟友成;;考虑加速蠕变的岩石蠕变过程损伤模拟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罗润林;阮怀宁;朱昌星;;基于塑性强化和粘性弱化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云娟;;类岩石蠕变本构试验的探究[J];工程与试验;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梅升华;;脆性状态下岩石蠕变的实验研究[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2 梅升华;;高温下岩石蠕变的结构理论和形式理论[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3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5 黄玉灵;陈明祥;;岩石蠕变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陈新万;;岩石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王芝银;唐明明;孙毅力;王怡;;岩石蠕变全过程与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成波;赵闯;黄建华;施行觉;;岩石蠕变实验数据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荣耀;许锡宾;靖洪文;赵明阶;;不同含水岩石蠕变试验电磁辐射频谱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雷;深部岩石蠕变演化特征的分形几何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翟有经;高应力岩石蠕变与细观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颜伟;岩石蠕变的FEM和PCA模拟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1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91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