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沉积演化

发布时间:2018-07-03 15:08

  本文选题:塔里木盆地 + 库鲁克塔格 ; 参考:《地学前缘》2017年01期


【摘要】: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保存了完整的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具有从早南华世火山岩-碎屑岩沉积,到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碎屑沉积,再到晚震旦世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的演化过程。其中发育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特瑞艾肯期、汉格尔乔克期4期冰川沉积以及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扎摩克提期、水泉期4期火山作用。新元古代库鲁克塔格地区为大陆边缘裂谷,早南华世为强烈拉张断陷阶段,晚南华世—早震旦世为断陷向坳陷转变阶段,晚震旦世为稳定沉降阶段。以兴地断裂为界,南北两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早南华世南区为火山岩喷发中心,形成火山岩高地,北区为裂谷沉积中心,发育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继承早南华世构造格局,南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区发育陆棚沉积体系。晚震旦世,南北两区沉积差异减弱,南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北区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晚南华世—震旦纪南区结束火山活动,而北区发育多期次的火山岩。
[Abstract]:The whole Neoproterozoic Nanhua-Sinian strata have been preserved in the Kurukta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ith deposits ranging from early South China volcanic rock-clastic rocks to late Nanhua to early Sinian clastic deposits. Then to the late Sinian clastic rock-carbonate sedimentary evolution process. There are four periods of glacial deposition in the Beyesi stage, Altonghougou stage, Teriecan stage, Hangerjok period, and the fourth period of volcanism in the Beisei period, the Altonghougou stage, the Zamokti stage and the Shuiquan period. The Neoproterozoic Kuruktag area is a continental margin rift, the early Nanhua epoch is a strong extensional fault depression stage, the late Nanhuan-early Sinian period is a fault-depression transition stage, and the late Sinian period is a stable subsidence stage. With Xingdi fault as the boundary,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sedimentary evolutio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arly Nanhua epoch is the center of volcanic eruption, forming volcanic rock highlands, while the northern part is the sedimentary center of rift valley, and the shore-shelf sedimentary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whole has the structure pattern of south high and north low. The late Nanhua to early Sinian inherited the early Nanhua tectonic pattern, the delta deposits domina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the shelf sedimentary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In the late Sinian, the sedimentar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was weakened, carbonate platform was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the clastic rocks and carbonate rocks were mix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The late South China-Sinian Southern region ended volcanic activity, while the North developed multi-stage volcanic rock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7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37,41572117)
【分类号】:P5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松年;从罗迪尼亚到冈瓦纳超大陆——对新元古代超大陆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2 陈松;桂和荣;孙林华;贺振宇;马艳平;;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地球化学特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高坪仙,刘新秒;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4 郑永飞;新元古代超大陆构型中华南的位置[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5 杨瑞东;张传林;罗新荣;魏怀瑞;王伟;;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冰期成因新证据[J];地质论评;2007年02期

6 李勇,丁莲芳;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及震旦系之底界[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7 段吉业,刘鹏举,万传彪;华北燕山中—新元古代震积岩系列及其地震节律[J];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8 储雪蕾;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3期

9 聂文明;马东升;潘家永;周健;吴凯;;黔中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含磷岩系δ~(13)C变化及其古海洋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孙林华;桂和荣;;皖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背景的转换: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地球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储雪蕾;黄晶;;晚新元古代帽碳酸盐岩成因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家生;;华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后古海洋“冷泉”地质记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同钢;储雪蕾;陈孟莪;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6 高林志;耿树方;;亚洲中部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成矿沉积环境的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唐烽;;新元古代底栖宏体藻类的分异及其环境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黄晶;储雪蕾;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9 陆松年;李怀坤;王惠初;郝国杰;相振群;;从超大陆旋回研究中-北亚地区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邢智峰;齐永安;袁余洋;郑伟;;河南焦作地区新元古代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简介[N];江苏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峰;新疆北部新元古代冰期沉积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周久龙;马达加斯加新元古代Imorona-Itsindro岩套的构造属性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付星梅;华北淮北群及新元古代基性岩床构造古地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江卓斐;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冰川启动时间、期次及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程猛;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化学分层海洋中的钼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6 史志刚;江西庐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与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7 周继彬;桂北—湘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何景文;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伊犁块体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10 邱啸飞;神农架地区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其对华南克拉通演化的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冲;秦祁昆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相古地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敖文昊;扬子地块北缘大汉山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5年

3 刘泽瑞;扬子西北缘新元古代汉南酸性杂岩矿物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李婷;扬子陆块北缘碑坝—西乡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黄博涛;东天山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成因及其地壳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程佳孝;滇东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杨钊;南秦岭中段中—新元古代基底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9 秦切;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河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体研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制约[D];新疆大学;2012年

10 王丽娟;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4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94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