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蠕变斜坡地质灾害InSAR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06:27

  本文选题:鲜水河活动断裂 + 地质灾害识别 ; 参考:《地质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断裂带附近往往是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微小变形是指示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以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研究区,选用多期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时序干涉(InSAR)观测,获得了毫米级的地表变形量,结合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域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别、变形特征和空间发育规律:(1)断裂沿线主要发育了蠕变滑坡、蠕变泥石流物源和冰碛物流动3种类型蠕变斜坡地质灾害;(2)蠕滑滑坡具有"错乱的等高线状台阶",凸凹不平的主滑方向地形剖面,舌状地貌,无基岩裸露滑床等特征;(3)鲜水河断裂北段古滑坡、历史地震滑坡和震裂斜坡发育,与断裂带直接相交的,大部分存在蠕滑变形,未相交的往往无蠕滑变形,体现了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4)发育"土石林型"和"坡面松散堆积物型"两种泥石流,识别特征是物源区有分散的缓慢变形体,流域范围内变形体的数量和速率是重要标志;(5)鲜水河断裂带附近4200m高程以上区域广泛存在现代冰碛物沿冰川槽谷滑动变形,其分布范围广、单体规模大、运动速率高,是现今研究区最主要的地表剥蚀形式之一。研究结果也表明,InSAR技术结合地质条件能有效地识别蠕变斜坡地质灾害,适于山区地质灾害众多、调查不便的工作环境,是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Abstract]:Near the fault zone is often the multiple area of the creep slope geological hazard, and the small de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indicating the geological hazard of the creep slope. 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fault zone of the fresh water river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is taken as the study area, and the multi phase ALOS/PAL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ata are selected for the time series interference (InSAR) observation, and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the millimeter level 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ategorie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creep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is region are revealed. (1) the main development of the creep landslide along the fracture, the creep debris flow and the moraine logistics of the 3 types of creep slope geological hazards; (2) the creep landslide has the "disorder" The contour profile of the contour line, the uneven main slip direction profile, the tongue shaped landform and no bedrock and slippery bed; (3) the ancient landslide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fresh water river fault,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landslides and the fractured slopes are developed, and the fracture zones are directly intersected with the fracture zones, most of them have creep deformation, and the unintersected often have no creep deformati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saster development; (4) the development of two kinds of debris flows of "soil and stone forest" and "sloping loose accumulation",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persed slow deformable bodies in the source area, and the number and rate of the deformable bodies within the basin range are important signs; (5) there are widespread moraine along the glacier trough over the area of the fresh water river fault zone near the 4200m elevation. Sliding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surface ero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surface ero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lso show that InSAR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creep slope with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suitable for many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ountain areas, and the inconvenient working environment is an investigation technique for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编号:DD20179282、DD20160272) 院所长基金项目(编号:DZLXJK20161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2359)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山,张业成,胡景江,高庆昭;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J];第四纪研究;2000年06期

2 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3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4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出版[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5 吕义清,李智兰;宣岩沟地质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6 ;地质灾害可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7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第12卷第1~4期(总第38~41期)总目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9 刘国治;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地质;2001年01期

10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湖南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意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业成;张春山;张梁;;中国地质灾害系统层次分析与综合灾度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3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4 卢耀如;;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与自然和谐共处[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论地质灾害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施伟忠;;湖北省2003年地质灾害回顾及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应繁;湖北恩施地质灾害详查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震后如何防治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周波;拉响安全警报严防地质灾害[N];桂林日报;2008年

4 倪金凤;我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66处[N];华兴时报;2008年

5 陈青峰邋刘邓;南丰发放预防地质灾害明白卡[N];江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健生;要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刘建刚;重建过程如有不当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向刚 向宝凤;龙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普查[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商昌斌;全市地质灾害检查紧锣密鼓开展[N];贵阳日报;2008年

10 谭顺之邋陆元连;衡南有序应对地质灾害险情[N];衡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丹丹;面向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数据协同服务技术架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习建军;海底介质地震波场模拟及在典型地质灾害中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韩笑;城镇化与地质灾害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梅惠;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芳芳;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章鹏;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颖;滇西盆岭交错区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t,

本文编号:2095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095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