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建筑物震害多源遥感特征与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0 20:58
【摘要】:随着遥感信息源的不断增加,多种遥感数据被用于详细判读建筑物的震害情况.为准确判读震害等级与建立震害自动识别模式,本文收集整理了汶川地震震区的震害遥感图像,通过目视判读、图像处理、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了各类震害建筑物在光学影像中的特征表现、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成像机理特征以及在激光雷达图像中的三维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物简化模型,并联合光学影像和雷达图像对震害建筑物的影像特征剖面予以分析.结果显示:光学遥感图像色彩信息符合人眼色觉原理,具有较好的直观判读效果;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能够记录地物侧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角反射特点,信息量丰富但不直观;激光雷达图像能获取建筑物的三维信息,因此震害评估工作中需有效地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才能实现最佳的判识效果.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ources, many kin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earthquake damage of buildings in detail. In order to accurately judge the damage grade and establish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model of earthquake disaster,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arranges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and through visual interpretation, image proces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eismic damage buildings in optical images, imaging mechanism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s and 3D features in laser radar imag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 simplified build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mage feature profile of the damaged building is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optical image and the radar im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or information of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 accords with the principle of human eye color perception and has good visual interpretation effect,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can record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angl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abundant but not intuitionistic. The lidar image can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 so the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sh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to achieve the best recogni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2AA121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50)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红,邱虎,聂永安,贾卫平,王建山,田清;国内外单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述评[J];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2 冯志泽,何钧,任锡泰,杜宪宋;大中城市建筑物震害类比预测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3年03期

3 马骏驰,窦远明,苏经宇,马东辉;考虑接连两次地震影响的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4 黄世敏;康艳博;于文;;芦山地震建筑物震害及思考(一)[J];建筑科学;2013年09期

5 王新民;张家涛;;小金地震建筑物震害及原因分析[J];四川地震;1993年02期

6 T.阿巴卡诺夫,C.B.萨利耶夫,H.H.谢尔久克,陈保华;震后居民点建筑物的工程状态预测[J];内陆地震;1997年03期

7 聂永安,吴国有,冯裕中,崔晓峰;建筑物震害的类比预测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4期

8 董燕生;潘耀忠;方伟华;于德永;何浩;;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建筑物震害识别方法研究[J];地震研究;2011年03期

9 George W.Housner;Paul C.Jennings;卢荣俭;;为减轻现有建筑物震害而制定的城市建筑规范[J];国外地震工程;1982年Z1期

10 А.И.Мартемьянов;А.С.Таубаев;А.М.Парамзин;陈业明;;建筑物震害与地基基础形态的关系[J];世界地震工程;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青;窦爱霞;;汶川8.0级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图集[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志明;楼思展;陈玲俐;;建筑物震害风险评估研究新进展[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尹永年;;广东省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王海英;齐岩鹏;高东波;李荣安;;建筑物震害损失预测的动态模型[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李英民;刘立平;韩军;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代勋;田启祥;;5.12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与启示[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6 王晓青;;《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图集》的编制[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烈度定量标准与抗震设防[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姜立新;谷国梁;帅向华;杨天青;张维佳;;城市建筑物震害三维模拟在GIS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9 龚丽霞;张景发;;利用SAR相关性提取建筑物震害信息[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陈敖宜;王文国;董乐民;王家强;;《天津市软土地基上建筑物震害与结构自振周期相关性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其松;基于LiDAR的建筑物震害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甘甜;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建筑物震害信息分类提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崔丽萍;高分SAR建筑物震害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3 黄树松;震后机载LiDAR点云建筑物震害提取因子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4 杨婷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程坤;单体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开兴;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7 金鼎坚;高分辨率SAR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8 李小强;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郑超;建筑物震害与地震烈度相关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213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3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