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21 11:12
【摘要】:湖光岩玛珥湖由于其独特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和保存较好的高分辨率沉积,使其成为反演新生代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等研究的良好载体。例如,湖光岩环形围墙封闭,不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因而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和沉积物连续性;沉积物辨率高且为长时间尺度的连续沉积记录。它能完整地记录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植被、人类活动及环境气候的演替。同时,由于湖光岩不与外界水系相通,其水动力环境相对比较简单,非常有利于沉积物趋势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本次研究以湖光岩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物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粒度、总有机碳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湖光岩的表层沉积物粒度等地球化学参数分布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表层沉积物粒度,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类型、粒度分布特征和主要物质来源。2)通过对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和烧失量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分布特征。3)通过湖光岩水体悬浮物颗粒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以及表层沉积物净输运方向,结合湖光岩水动力特征,利用粒径趋势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初步探讨湖光岩表层沉积物粒度等地球化学参数分布特征形成的动力学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泥、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4种类型。其中粉砂和泥在湖内分布范围最广,为主要沉积类型;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分布范围较小。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范围2.1~7.5Φ,平均值为6.8Φ,粒度具有由岸向湖随水深增加而逐渐变细的趋势,但在部分近岸区域,由于雨水汇集入湖导致粒度参数变化剧烈。由于靠近湖岸和火山岩壁,沉积物颗粒最细的区域并未出现在湖水最深处。湖光岩玛珥湖的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表现为4个明显的组分峰值,各峰值对应粒径分别是8.7Φ(2.37μm),7.8Φ(4.51μm),7Φ(7.91μm)和5.8Φ(18.41μm),表明尽管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为四周火山岩风化产物,但是远距离搬运的细颗粒仍然对沉积物的粒度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2)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范围0.07%~4.83%,平均值为1.88%,相比较其他湖泊和水域,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偏高,反应了其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和水中含氧量减少,更有利于有机碳的保存。表层沉积物LOI550变化范围为4.87%~18.17%,平均值为13.64%。烧失量LOI550的值与有机碳以及有机质含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利用粒径趋势分析,同时结合水体悬浮物颗粒等浓度和粒径分布,研究了湖光岩的表层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以及TOC等地球化学参数分布特征所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发现湖光岩的水动力条件整体较弱,湖光岩东湖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由湖岸向湖心趋势非常显著,代表东湖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方向基本是朝向湖心的;西湖沉积物输运方向相对比较复杂,可能与湖底地势向东倾斜。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parameters , such as mud , silt , sandy silt and silty sand , have been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mud , silt , sandy silt and silty sand .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阳;王维;王国良;刘立娜;马玉贞;何江;;季风边缘区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6年04期

2 杨阳;高抒;周亮;王韫玮;李高聪;汪亚平;贾培宏;;海南新村港o_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海洋学报;2016年01期

3 吴昊;丘仲锋;张艳萍;孙德勇;王胜强;;2013年夏秋季黄、渤海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15年12期

4 唐金忠;;热带气旋的等级标准[J];上海水务;2014年03期

5 吴金甲;陈诗越;姚敏;姚昕;于世勇;陈影影;;黄河下游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烧失量记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王毛兰;赖建平;胡珂图;张丁苓;赖劲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7 李建超;乔璐璐;李广雪;刘勇;马妍妍;刘玲;;基于LISST数据的冬季南黄海悬浮体分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5期

8 李春园;孙蕾;葛璇;喻涛;;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和δ~(18)O及δ~(13)C的空间与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年03期

9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福建东部海坛岛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对东亚冬季风演变的响应[J];中国沙漠;2013年02期

10 倪兆奎;王圣瑞;赵海超;焦立新;金相灿;;洱海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碳氮来源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亚平;胶州湾及邻近海区沉积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本文编号:2135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35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