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微震监测的采动工程效应及矿震孕灾机理

发布时间:2018-07-21 11:43
【摘要】:为研究煤矿开采引发的工程效应及其对矿震的控制作用,以东滩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微震震源分布与垂直应力二次分布和超前支撑压力分布的关系,划分了顶板冒落袋和裂隙带高度.结果表明:震源点随工作面开采主要集中在裂隙带和应力升高区,且震源先是在老顶集聚,然后逐渐向上发展,开采过后又恢复到老顶附近;微震频次与支撑压力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微震能量峰值相对支撑压力峰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采用公式Y_E=M_E+Δd表示;微震监测揭示的覆岩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分别为37.8 m和95 m.研究结果采用了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最后运用Burgers模型阐述了矿震孕育的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及能量的变化机理.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ngineering effect induced by coal mining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mine earthquak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stress secondary distribution and advanced support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micro - seismic monitoring data .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304110)资助
【分类号】:P631.4;TD3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强;涂云昭;李大锋;马雷;;关于微震监测数据可视化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20期

2 师红权;李保祥;;微震监测在预测煤炭地质灾害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4期

3 吴刚;王建华;徐霞;;微震监测在国内水电站建设的应用实例[J];科技风;2011年19期

4 江文武;谢建敏;杨作林;李家福;;基于微震监测的地压活动规律和风险预测[J];科技导报;2014年16期

5 徐照营;;井中微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6 赵龙;李本喜;王皓;潘一山;;GPS精密授时系统在煤矿微震监测定位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徐奴文;梁正召;唐春安;戴峰;周钟;沙椿;;基于微震监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三维反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8 成明遐;乔中栋;于贵良;;微震监测技术应用研究——“SOS”微震监测系统预测冲击矿压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3期

9 巩思园;窦林名;曹安业;贺虎;杜涛涛;江衡;;煤矿微震监测台网优化布设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10 牟宗龙;窦林名;巩思园;曹安业;;矿井SOS微震监测网络优化设计及震源定位误差数值分析[J];煤矿开采;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广东;王信;李付臣;魏忠民;刘统玉;胡宾鑫;;矿井微震监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A];2012中国矿山安全技术装备与管理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吕志威;高建东;;声发射与矿山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3 李青石;李庶林;徐宏斌;周舒威;胡静云;;大尺度岩体结构微震监测时间序列混沌特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沙椿;丁陈奉;徐奴文;唐春安;邹延延;;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水工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黄玉仁;毛建喜;林朝阳;李庶林;胡静云;;基于微震监测的深埋隧道岩爆预警研究[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周济芳;唐烈先;黄满斌;吕品;;TBM掘进隧洞微震监测中的噪音识别与剔除[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吴兴荣;彭立宁;;微震监测台网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中的研究与运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大兵;钱振宇;王存文;王淑娟;赵明宣;付其锐;;三山岛金矿微震监测及岩爆倾向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仁刚;;微震监测在采空区强制落顶硐室大爆破中的应用[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长岩;红透山铜矿深部开采岩爆倾向性及监测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矿山地下采场灾变信息监测预报技术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段家银;基于盲信号理论的微震监测数据信噪分离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3 陈润生;基于微震监测的高陡边坡渗透特性演化与渗流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肖玲;基于微震监测的地下矿山地质灾害分析预测[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5 胡光俊;微震监测在采动地质灾害监控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群;采动诱发断层活化的数值模拟及微震监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君辉;基于微震监测与地应力分析的低渗油藏压裂致缝解释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李新晗;煤矿微震监测与Web GIS技术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庆利;微震监测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覃敏;多中段强化开采地压微震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135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35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