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西乌旗南部晚古生代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31 09:31
【摘要】:为探讨兴蒙造山带南蒙古陆块南缘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对出露于西乌旗南部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分别形成于330±2Ma、274±1Ma及271±1Ma~282±1Ma.石英闪长岩属高镁闪长岩/安山岩类(HMA),与俯冲洋壳板片上部地幔楔中地幔橄榄岩的熔融作用有关,而花岗闪长岩及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成果,推测西乌旗南部晚古生代侵入岩均形成于古亚洲洋向北侧南蒙古陆块持续俯冲的阶段,早石炭世石英闪长岩属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活动,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则是俯冲过程中短暂弧后伸展阶段的产物.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te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ern Mongolia continental block in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the detailed chronology, rock geochemistry and Hf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rtz diorite, granodiorite and biotite granit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West Wu bann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rtz diorite, the granodiorite and the black mica granite were formed respectively. 330 + 2Ma, 274 + 1Ma and 271 + 1Ma~282 + 1Ma. quartz diorite belongs to the high magnesium diorite / andesite class (HMA),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elting of mantle peridotite in the upper mantle wedge of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and the source area of granodiorite and biotite granite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new crust. The late Paleozoic intrusive rocks in the south are all formed in the continuous subduction stage of the southern Mongolia continental block in the paleo Asian Ocea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quartz diorite belongs to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rc magmatism, and the early Permian granodiorite and the black mica granite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brief post arc extension stage during the subduc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No.1212011085490)
【分类号】:P58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根耀;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胡宝全;包瑞民;张文聪;李茂松;;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汇聚带的主要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3 赵富有;张晓博;曹成润;李晓英;;东北地区及邻区晚古生代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J];吉林地质;2007年04期

4 Jason R.ALI;Jonathan C.AITCHISON;Haz M.C.CHEUNG;Sam S.Y.CHIK;SUN Ya-dong;;晚古生代冈瓦纳的演化:长逾13500km的基墨利超级地体的裂离及其向亚洲的漂移(英文)[J];地球学报;2012年S1期

5 孔宪祯,李润兰,常江林,刘陆军,赵修祜,,张遴信;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及其生物群[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6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7 黄文辉,杨起,汤达祯,赵志根,唐修义;华北晚古生代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8 高山林;张进;;贺西地区中-晚古生代盆地性质刍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1期

9 王成文;孙跃武;李宁;刘欢;赵国伟;;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J];地层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莫虎岑;;晋北并非晚古生代沉积边缘[J];地质论评;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邝国敦;吴浩若;;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蒋汉朝;王明镇;张锡麒;李增学;;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惠初;赵凤清;李惠民;;华北陆台北缘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中亚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制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5 张照伟;李文渊;;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集中成矿的构造岩浆条件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成源;Amarjargal Altansukh;;蒙古南部索仑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修订及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志亮;刘钦甫;石松林;余雄威;;平朔露天矿区晚古生代风化粘土特征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晚古生代潘吉亚超大陆(Pangea)裂离—解体的时空过程——区域构造)—热事件和显生宙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制约[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9 牛贺才;单强;杨武斌;罗勇;李宁波;于学元;;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士稳;吴元保;刘小驰;;燕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源区和华北北缘抬升过程的制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房强;晚古生代冰期末期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华南的记录及环境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周安朝;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00年

3 张拴宏;燕山构造带内蒙古隆起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4 李洁;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建峰;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兵;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军;新疆达坂城一带晚古生代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雪;广西北部湾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烃源岩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汪扬;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玄武岩流体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5年

4 丁凌;内蒙古东部地区晚古生代地层构造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马玉涛;恰库尔图地区晚古生代岩浆系列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6 吴元伟;北山与银额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背景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7 郭桦;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杨r

本文编号:2155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155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