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国阿尔泰东北部哈拉尔次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18-08-26 21:36
【摘要】: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揭示哈拉尔次花岗岩的成因、侵位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锆石U-Pb及Nd同位素测试,并与阿尔泰造山带内其他花岗岩进行对比,有助于为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出露于中阿尔泰构造带的哈拉尔次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54.8±2.4Ma(MSWD=0.32),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钾(K_2O/Na_2O1)、低钛、低镁及低磷等地球化学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为1.05,CIPW计算中刚玉分子含量大于1,显示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有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Th、Rb,亏损Sr、Ti、P等元素,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其接近于0的εNd(t)(-2.0~+0.5)和较老的两阶段模式(TDM2)年龄(1.15~1.35Ga)暗示其源区含有较多的壳源组分并有一定量幔源物质加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哈拉尔次花岗岩可能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含泥质杂砂岩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有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残留,同时幔源物质有一定的混入,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挤压背景下,局部伸展减压以及异常地幔不均匀上升提供热量,导致中上地壳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并有少量的幔源物质混入,形成哈拉尔次花岗岩.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petrogeochemical study, the origin, emplacement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Harald sub-granites are revealed. Zircon U-Pb and Nd isotopes 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granites in the Altai orogenic belt. It is helpful to provide basi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Altai orogenic belt. The main rock types of the Harald sub-granites exposed in the Middle Altay tectonic belt are granodiorite, monzogranite, syenite and LA-ICP-MS zircon U-Pb chro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 of formation is 454.8 卤2.4Ma (MSWD=0.32),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late Ordovician magmatism. Ge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licon, alkali rich, high potassium (K_2O/Na_2O1), low titanium, low magnesium and low phosphorus. The average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CNK) of corundum is more than 1, 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otassium calc-alkaline peraluminous granites, the rock is relatively rich in light rare earth, heavy rare earth is fl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Th,Rb, is rich in elements such as Sr,Ti,P, etc. There are obvious Nb,Ta,Ti negative anomalie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arc granites, which are close to 0 蔚 Nd (t) (-2.0 ~ 0.5) and older two-stage model (1.15~1.35Ga) age (1.15~1.35Ga) suggesting that the source region contains more crust-source components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arald sub-granite may b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muddy complex sandstone rich in Muscovite and biotite at lower pressure and higher temperature, and the source areas are plagioclase, ilmenite and apatite residues. At the same time,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were mixed i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formed in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compression. Local stretching and decompression and abnormal mantle inhomogeneous rise provided heat, which led to partial melting of sediment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and a small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mixed in. The Harald sub-granite was form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八支队;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No.12120113071900)
【分类号】:P588.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心宜;中国花岗岩地质创新研究的若干回顾──庆贺著名花岗岩地质学家袁奎荣教授七十华诞[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3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4 洪大卫;王涛;童英;;中国花岗岩概述[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5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6 邵其东;钱元明;吴登晨;;花岗岩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0期

7 王宠;;关于福建后侏罗纪的两种花岗岩相的简介[J];地质学报;1956年01期

8 Л.В.Таусон ,田华振;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9 张之平;;陕西秦岭地槽区花岗岩成因及成矿问题浅见[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10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4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5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6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叶张煌;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禹丽;三江腾冲—保山地块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7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8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白宪洲;滇西龙陵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矿作用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鹏春;湘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才;滇西龙陵象达—平达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刚;赣西北花山洞钨矿隐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安永龙;中祁连中段丹德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隆隆;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类岩体时空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跃;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世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西羌塘地块晚侏罗世岩浆岩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虹;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一带二叠纪侵入岩地质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魏娟娟;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U,

本文编号:2206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06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