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的不同方法比较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ults an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monitoring ability of seismic network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robability-based integrality magnitude" (PMC) method and the "integrality magnitude range" (EMR) method, which are relatively advanced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As well as the "magnitude-maximum distance" method commonly used by the China Seismic Network,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inimum integrity magnitude of the seismic monitoring capability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from October 1, 2008 to September 17, 2015 i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the consistency of seismic observation quality is considered, and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at least three stations are uniformly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and the difference of minimum integrity magnitude can even reach ML2.0, in some area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seismic belt. The Mp value of minimum integrity magnitude obtained by PMC method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methods in the area north of 32 掳N. The Mr low value of minimum integrity magnitud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magnitude and maximum distance is only related to the density area of the high st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minimum integrity magnitude McEMR obtained by the EMR method, it is McEMRMpMr. on the statistical average. Furthermore, the seismic detection ability of each seismic station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level of the station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recorded seismic analysi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p values and the results of other methods. Whether or not the same data quality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number of stations recorded will result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MR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seismic network and the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MC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ismic monitoring a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31551KYSB20160002)资助
【分类号】:P315.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昌;地震台站的发展思路[J];华南地震;2004年01期
2 张海春;;论地震台站的管理[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周慧峰;邱鹏程;;对局属地震台站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原地震;2007年01期
4 赵纪东;;中国台湾将建设首座海底地震台站[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5 韩振海,孙文斌,仇兆和;试论地震台站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J];华南地震;1991年03期
6 广敏;山西新疆地震考察团访问苏联[J];山西地震;1991年04期
7 王长江,阎熠,王世荣;地震台站防雷措施4例[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9年06期
8 金仲明;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台站建设的几个问题[J];地震学刊;1999年03期
9 ;《华南地震》2013年第33卷总目次[J];华南地震;2013年04期
10 邱益茂,雷利;关于我国基准地震台站深化改革的探讨[J];地震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克珩;李铁鹰;;地方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探索[A];中国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论文集[C];2005年
2 李勇权;;地震台(站)管理工作的初步探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军;邓世榜;拾礼勤;王玉才;;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地震台站记录资料的异常反映[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赵仲和;牟磊育;;单台地震自动定位的网格搜索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万金;陈阳;;单台数字测震仪地震实时准确报警方法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贾沛;赵康;;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综合防雷技术略论[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7 魏富胜;许忠淮;;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检测能力[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玉军;李杰;曹建玲;石耀霖;;山东泰安地震台站地应变与地倾斜的模拟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双差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连锋;谢小碧;范娜;姚振兴;;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地壳Lg波Q值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子晏;“地震台拆迁案”背后的公私博弈[N];中国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汤浔芳;地震:地震在哪里 监测告诉你[N];计算机世界;2009年
3 见习记者 黄国清;加强地震台站建设和管理[N];湄洲日报;2010年
4 记者 蔡晨晖 通讯员 阮鹏庭;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完成[N];湄洲日报;2010年
5 记者 周芳 实习生 付玲;捕捉地震的“脉搏”[N];湖北日报;2004年
6 盛宏芳;和县地震局开展工作有声有色[N];巢湖日报;2006年
7 组文;倾听地球的心跳[N];黑河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震台频频“搬家”让人忧[N];新华日报;2006年
9 记者 祝蕾 实习生 周福宝;长清地震台建成启用[N];济南日报;2011年
10 ;未雨绸缪防震灾[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波;地震网络监测设备统一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4年
2 戴宗辉;利用地震背景噪声研究川滇地区强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3 宋蓓蓓;基于JMS的地震台站观测数据传输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春祥;地震台站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陈继锋;兰州台网记录的青藏高原影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年
6 周彦文;基于单台P波记录的早期地震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7 陈宏峰;中国地震仿真网格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彭愿;地震数据的可视化技术[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209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0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