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实测剖面简介——测老庙坳陷典型露头介绍之三

发布时间:2018-09-01 17:11
【摘要】:本文描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拉特后旗测老庙坳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的三条实测剖面,分别位于测老庙坳陷南缘西侧、南缘东侧和西北缘。其中,测老庙南缘西侧剖面出露了巴音戈壁组的主要部分,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洪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洪积扇相的陆相沉积旋回。该剖面底部不整合覆盖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之上,未见顶。南缘东侧发育了洪积扇相—辫状河相—洪积扇相沉积旋回,属于巴音戈壁组上段,其下部可能与南缘西侧剖面存在地层重复,而上部未见顶。测老庙坳陷西北缘剖面则出露了一套湖相页岩为主夹三角洲入湖砂体的地层,代表了巴音戈壁组的上段中部,其下部未见底,上部未见顶。由于该区植被稀少,剖面露头良好,这三条剖面可作为巴音戈壁盆地群陆相沉积体系研究的重要材料和区域地质野外测量实习的良好场所。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ee measured profile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Baryingobi formation in Houqi, Houqi,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re described. They are 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the east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and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The main parts of the Bayingobi formation are expos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Zhaolao Miao, and a complete set of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cycles of alluvial fan facies, fluvial facies, lacustrine facies, fluvial facies and alluvial fan facies are developed. The bottom of the section is unconformable over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without a top. There is a sedimentary cycle of alluvial fan facies, braided river facies and alluvial fan facies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which belong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yingobi formati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dimentary cycle may be duplicated with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outhern margin, but the top of the upper part is not seen. A set of lacustrine shale-dominated deltaic strata entering the lake sand body is exposed in the profile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Zhaolaimiao depress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yingobi formation, with no bottom at the lower part and no top at the upper part. Because the vegetation is scarce and the profile outcrop is good, these three sections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system of Bayingobi basin group and a good place for regional geological field survey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
【基金】:中陕核工业集团委托的研究项目“测老庙盆地区域地质研究与铀矿有利区带预测”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P534.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忠民;卞德智;潘校华;黄先雄;肖坤叶;;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周晓峰;于均民;杨双;何顺利;;青西油田下白垩统裂缝特征及其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6期

3 林卫东;郝银全;;银额盆地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张朝;张廷山;魏祥峰;戴传瑞;王秀林;;也门X区块下白垩统沉积相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6期

5 ;问与答[J];中国地质;1987年11期

6 苏传国;曹志雄;朱建国;陈风来;倪联斌;陈宏亮;;民和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地质;2008年02期

7 谢渊,王剑,江新胜,李明辉,邓国仕,侯光才,刘方,王德潜,孙永明,朱桦,王永和,罗建宁;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介质结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2期

8 肖水清;;实测剖面上计算岩层厚度的方法[J];地质与勘探;1977年03期

9 熊英;程克明;马立元;;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新油源层研究[J];石油学报;2006年06期

10 徐猛;罗小平;左银辉;李新军;王浩;李鹏;肖露;;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智礼;曹立君;张铭;;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介形类演化谱系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盛富;;喀什凹陷下白垩统红层及其铀矿找矿意义[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3 杜文博;杨麟科;方国玉;汪满福;;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低渗透砾岩储层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汪满福;王志松;吴红;;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高分辩层序地层学分析[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黄清华;薛涛;吕茜;党毅敏;;论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的划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仁超;柳益群;韩作振;樊爱萍;;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成岩作用与铀成矿前景预测[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李万华;;合黎山周缘中新生代盆地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前景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8 郭强;李子颖;钟大康;何中波;;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缝洞型储层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丽萍;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胡广;中国东南部下白垩统黑色泥页岩的时限、形成环境及生烃潜力[D];南京大学;2012年

3 谢青;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页岩油气生成、聚集条件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长安大学;2017年

4 王先德;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特征与油气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松;黑龙江省东部下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欧阳雪琪;乍得Bongor盆地Baobab地区下白垩统Prosopis组沉积相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庆飞;勃利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穆棱组石油地质特征[D];吉林大学;2017年

4 任莎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下白垩统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马凯;六盘山盆地及周缘下白垩统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李焕;赛汉塔拉凹陷北部下白垩统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冯翠荣;内蒙古自治区乌尼特煤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孙廷彬;白音查干凹陷西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1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