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含油气盆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hydrogeochemical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the Siberian Arctic region, the data are classified, evalu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regional background values and anomalous values are evaluated. Variou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estimating the proximity between water sources. The paleohydrog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iberian sedimentary basin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genetic type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water body: (1) water body formed during marine sedimentary process; (2) water body that seeps into the basin and experienced supergene processes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n various geological periods; (3) water body formed by condensation of hydrocarbon mixtures. The hydrogeochemical model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is controlled by the long ge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water-rock-gas-organic system.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s of the Siberian arctic region, the total mineralization degree is 0.2 ~ 350.0 g / L containing sodium chloride bicarbonate, sodium chloride, calcium chloride groundwater and other types of groundwa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in the Siberian Arctic shows that the total salinity of samples containing sodium chloride is over 250 g / L,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ation of brine is related to the leaching of evaporite. The analysis of hydrogeochem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changes greatly with its evolution, and the groundwater of Mesozoic in Anabala-Raphev and West Siberian basins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ts chemical evolution.
【作者单位】: Trofimuk
【基金】:“油气田地质特征、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基本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来源的碳氢化合物”科学基础项目(IX.13.1) “西伯利亚北极地区沉积盆地地下水成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形成”项目(IX.131.3.2.) 俄罗斯科学院2013—2020年基础科学研究计划(14-05-00868-a)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项目(14-05-00868-a)
【分类号】:P641.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思源,孙继朝,姜春永;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球学报;2002年05期
2 王丽,王金生,林学钰;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6期
3 丁元芳;;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3期
4 葆瑞;全国水文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年03期
5 潘乃礼;;确定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标志的定量方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6 余兆康,蔡诗凰,林家涛;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1986年01期
7 V.L.Barsukov;G.M.Varshal;N.S.Zamokina;张根深;;苏联水文地球化学地震预报研究的最新成果[J];华北地震科学;1986年S1期
8 张先起;;谈谈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9 陈锁忠,,单爱琴;邯郸万年矿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年04期
10 胡宽tb,曹玉清,田莉玉;与元素丰缺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生态环境模型[J];世界地质;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兆康;蔡诗凰;林家涛;;爆破水文地球化学效应机理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2 汪蕴璞;;太平洋中部水文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3 周运超;王世杰;谢兴能;罗维钧;黎廷宇;;贵州四个岩溶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静;宋林华;向昌国;;云南白龙洞碳酸钙景观恢复的水文地球化学试验[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5 王东升;赵迎昌;侯定远;魏宪生;;川25井富钾卤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钾指示意义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3)[C];1987年
6 彭伦;傅雪海;权彪;王可新;陈莉;;沁南煤层气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程秀明;;山东沂源土门岩溶发育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研究[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高柏;孙占学;王志明;刘金辉;张文;;东乌旗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公开出版物[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10 王强;;巴音戈壁盆地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晓翠;云南l樈匕段氯卣骱退牡厍蚧D庋芯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林明珠;不同土地覆被下表层岩溶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碳汇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曾溅辉;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
4 杨平恒;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悬浮颗粒物运移规律[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吴亚;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系统铀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6 桂和荣;皖北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判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孙亚乔;粉煤灰浸出及浸出液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董维红;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可;金佛山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水文地球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程凡;石河子市地下水环境演化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凯;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党慧慧;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D];兰州大学;2016年
5 漆春;煤系含水裂隙中产黄铁矿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岳冬冬;沂沭河下游沿海平原地下水化学形成演化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吉林大学;2017年
7 曹德福;鄂尔多斯盆地南区洛河组地下水演化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长安大学;2005年
8 邢丽娜;华北平原典型剖面上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刘鑫;临涣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巧凤;深圳海岸带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2227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2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