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中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控矿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18:17
【摘要】: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金、铅锌矿产的重要产区之一。该区构造控矿已成为共识,但对具体的构造型式、控矿机制尚缺少详细分析,对区内岩浆活动对成矿的贡献认识也存在分歧。因此,本文以凤太矿集区内中生代(控矿)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分析,取得如下认识: 1、凤太矿集区内发育断裂、褶皱、节理、线理等众多构造形迹,断裂以NWW向规模最大,主要表现为片理化带;复式褶皱非常发育,常呈紧闭线状;节理构造以NE向剪节理最为优势,线理主要为B轴线理,向SEE或NWW方向缓倾伏。NE向节理和B轴线理显示南北分带变化,矿集区中部(大致为古岔河-殷家坝主向斜轴以北,苏家沟-两河口二级背斜轴以南)NE向节理倾向为NW向,线理向SEE倾伏;该带南北两侧节理倾向为SE向,线理倾伏向为NWW向。不同构造形迹相互配套组合组成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形成于左行走滑剪切衍生的NE向主压应力场中。 2、构造变形发生于中生代,以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最为强烈。构造变形序列划分为6个阶段:①泥盆纪时期,碎屑沉积形成层理(So);②早-中三叠世,新生变质矿物白云母、绢云母等定向排列,构成千枚理(S1);之后形成NWW向褶皱、线理及褶劈理(S2);③左行剪切作用主导下,NWW向脆韧性剪切带形成;褶劈理S2局部变形呈褶劈理S3;④随构造层次向脆性域抬升,褶皱翼部地层滑脱形成NWW向脆性断层,核部发育纵节理;同时NE向断层、节理、破劈理叠加于早阶段构造之上;⑤NNW向断层形成于构造活动末期;⑥主期变形后,在垂向应力主导下形成少数张裂隙和正断层。 3、区内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多为准铝质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显示Ⅰ型花岗岩特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可能来自两种源区,一类源区有石榴子石残留,而无斜长石残留,形成深度较大;另一源区残留相无石榴子石,但有斜长石残留,形成深度偏浅。花岗岩类形成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末(250Ma左右)的俯冲环境、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的陆陆碰撞造山(约230-220Ma)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0Ma-190Ma)之后的后碰撞环境。 4、凤太矿集区内金、铅锌(铜)矿化显示南北向分带:北带以金、铅锌为主,发育少量铜;南带以铅锌为主,发育少量铜、金。脆-韧性剪切带的发育为金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提供了动力和通道;剪切带内早阶段形成的压性构造及压剪性构造和晚阶段NNE向脆性裂隙系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空间。铅锌矿床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背斜及岩性界面(硅钙面)控制,翼部矿体受层间断裂控制;晚阶段NE和NW向断裂矿化较弱,通常破坏矿体。变形变质引发区域地层脱水、成矿物质活化,形成动力变质含矿热液。在构造应力和温度梯度的驱动下,变质水及岩浆水沿NWW向断裂向上运移,形成混合流体。在脆韧性剪切带、背斜核部、NE向节理内,流体失稳导致金-铅锌等成矿物质沉淀,形成各类矿床。 5、构造活动、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耦合,集中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30-190Ma)。在区域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以构造变形为主导,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相互促进、影响,形成了凤太矿集区现今的构造样式和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峰辉;刘树文;李秋根;王宗起;苏犁;杨恺;张帆;闫全人;闫臻;;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帆;刘树文;李秋根;王宗起;韩以贵;杨恺;吴峰辉;;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刘树文;杨朋涛;李秋根;王宗起;张万益;王伟;;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杨锦源,张四喜;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环境[J];沉积学报;1985年01期

5 方维萱;黄转盈;;陕西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动力学与金——多金属成矿[J];沉积学报;2012年03期

6 冯建忠,邵世才,汪东波,王学明,马治国;陕西八卦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及成矿构造动力学机制[J];中国地质;2002年01期

7 李亚林,李三忠,张国伟;秦岭勉略缝合带组成与古洋盆演化[J];中国地质;2002年02期

8 杨志华,郭俊锋,苏生瑞,李勇,苏春乾,张传林,黑爱芝,梁云;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9 冯建忠,汪东波,王学明;西秦岭泥盆系Au背景值的确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10 唐永忠;齐文;刘淑文;侯满堂;;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J];中国地质;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228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28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