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高填方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特性及沉降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1 12:24
【摘要】:为解决高填方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计算难题,对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初始干密度的土石混合试样进行剪切试验和压缩试验,深入分析不同土石比试样的强度与变形特性随初始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包括:(1)初始压实度越小的试样侧限压缩应变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大的试样侧限压缩应变越大;压缩系数随竖向压力的增大整体先增大后减小,压缩模量随竖向压力的增大整体呈增大趋势;(2)类似高填方工程中填筑体初始压实度宜控制在0.93以上,初始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3%),土石比控制为2∶8~4∶6;(3)粉质黏土和砂质泥岩混合料压实土的干密度与竖向压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由填土层的初始状态和所受荷载预测填筑土层强度和沉降量的算法;(4)考虑初始状态的填方沉降预测方法是合理的,采用其略微偏大的变形计算结果进行高填方设计或施工,可使得高填方地基质量控制偏于安全;(5)最优含水量范围内不同压实系数引起的沉降差异较小;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大,地基沉降变形明显减小;土石比为2∶8时压实度增大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程度大于土石比为4∶6的高填方地基。研究成果可用于土石混合料高填方地基变形分析与计算。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high fill earth-rock mixture, shear tests and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oil-rock mixe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nd different initial dry density. The variation law of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initi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soil-rock ratio specimens is analyzed in depth.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maller the initial compaction, the greater the lateral compression strain, and the greater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The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pressure, and the compression modulu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pressure. (2) in similar high fill projects, the initial compa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bove 0.93,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optimum water content 卤(2%), and the ratio of soil to rock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2: 8 8: 4: 6;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density and vertical pressure of silty clay and sandy mudstone mixture is power function. (4) the method of settlement prediction considering initial condition is reasonable. The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high fill with slightly larger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result can mak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high fill foundation more safe. (5) the difference of settlement caused by different compaction coefficient is small in the range of optimal water content, and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de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action coefficient. When the ratio of soil to rock is 2:8, the influence of compac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high fill foundation with the ratio of soil to rock at 4:6.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deformation of soil and rock mixture high fill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302FKDA030)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IRT13068)~~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彦鹏;杨校辉;周勇;朱捚川;杨晓宇;;基于含水量和干密度影响的压实土抗剪强度试验[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2 杨校辉;朱彦鹏;周勇;杨晓宇;师占宾;;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滑移过程时空监测与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3 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4 陈东霞;龚晓南;马亢;;厦门地区非饱和残积土的强度随含水量变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5 黄雪峰;孔洋;李旭东;马龙;杨宝山;;压实黄土变形特性研究与应用[J];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6 胡长明;梅源;王雪艳;;吕梁地区压实马兰黄土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7 陈开圣;沙爱民;;压实黄土变形特性[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8 申春妮;方祥位;王和文;孙树国;郭剑峰;;吸力、含水率和干密度对重塑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9 杨光华;;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恒;;浅析建筑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现状[J];江西建材;2017年22期

2 刘银屏;;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及其加固技术[J];低碳世界;2017年24期

3 唐炜业;简文彬;;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17年04期

4 姚丽娜;;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进展[J];建材与装饰;2017年30期

5 谢志方;;山区含碎石黏土地基强夯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7年04期

6 王斯海;王旭东;李宇晗;;基于吸应力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7 杨校辉;朱彦鹏;郭楠;;高填方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特性及沉降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8 朱彦鹏;蒋怀军;杨校辉;朱捚川;师占宾;;不同配比下机场高填方边坡重塑土变形特性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9 商玉洁;李婕;白晓红;;黄土击实过程中土压力的变化研究[J];施工技术;2017年13期

10 杨国涛;庄妍;;有轨电车一般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郑龙华;史炜;;西北地区某填埋场堆体滑移过程监测与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2 符洪涛;王军;蔡袁强;张乐;蔡瑛;;低能量强夯 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3 李仰波;;布袋加筋注浆桩在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4 陶燕丽;周建;龚晓南;;电极材料对电渗过程作用机理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9期

5 王军;张乐;刘飞禹;符洪涛;;真空预压 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6 刘汉龙;崔允亮;沈扬;丁选明;;A New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Electroosmosis, Vacuum and Surcharge Preloading for Soft Ground Improvement[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4年04期

7 王军;蔡袁强;符洪涛;林统;叶强;金亚伟;陈兴城;;新型防淤堵真空预压法室内与现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8 赵明华;顾美湘;张玲;刘猛;;竖向土工加筋体对碎石桩承载变形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9 孔纲强;周航;;扩底楔形桩沉桩挤土效应理论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2期

10 石明生;夏威夷;王复明;刘恒;潘艳辉;;高聚物锚固体与粉土间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晓红;;土石混合料压实性能研究[J];民营科技;2008年08期

2 谢鹏;;高速公路土石混合料路基施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云;柴贺军;;土石混合料振动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阎宗岭;;土石混合料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团结;基于三维离散元的土石混合料振动压实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高春玉;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刘建锋;红色碎屑岩无粘性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参数预测[D];四川大学;2005年

4 董云;土石混合料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5年

5 孔祥臣;土石混合料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6 蒋爱辞;基于离散元的土石混合料动力特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朱华剑;红层软岩土石混合料的工程特性及其公路路堤稳定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韩江龙;土石混合料路基压实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的探讨[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6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46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