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九甸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11-25 16:43
【摘要】:水库蓄水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蓄水过程中库水位及侵蚀基准面的抬高等变化将会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起到了重要影响。为保障九甸峡水利枢纽的顺利建设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营,以九甸峡库区为例研究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水库蓄水后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库区的详细的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蓄水后,库区沿岸产生多处库岸滑塌和小规模的新滑坡等灾害,塌岸宽度为50~100m,主要分布于洮砚以上的河段;库区浅层和深层滑坡共39处,蓄水初期库水位抬升诱发和加速了滑坡的变形破坏,蓄水后,大部分滑坡位于库水位之下或远高于库水位,受库水影响较小;蓄水对库区内滑坡的发育影响较大,对原有泥石流沟发育影响较小,泥石流沟的发育主要由降雨引起。
[Abstract]:Reservoir water storag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reservoir area. The change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and elevation of erosion datu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reservoir are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Jiudian Gorge Water Control Projec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rvoir after impoundment are studied by taking Jiudian Gorge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detailed survey data of the reservoir area,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reservoir area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impounding, there are many disasters such as bank collapse and small scale new landslide along the bank of the reservoir area. The width of bank collapse is 50 ~ 100m, 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iver section above Tao inkstone. There are 39 shallow and deep landslides in the reservoir area. The uplift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induces and accelerates th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landslide in the early stage of water storage. After storing water, most landslides are located below or far above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and are less affected by reservoir water. Water stor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 in the reservoir area, but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debris flow dit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 ditch is mainly caused by rainfall.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蚀对锡林郭勒草原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研究”(41401107)
【分类号】: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2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出版[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4 吕义清,李智兰;宣岩沟地质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5 ;地质灾害可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6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第12卷第1~4期(总第38~41期)总目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8 刘国治;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地质;2001年01期

9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10 吕义清,段妙珍;南村地质灾害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湖南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意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业成;张春山;张梁;;中国地质灾害系统层次分析与综合灾度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3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4 卢耀如;;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与自然和谐共处[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论地质灾害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施伟忠;;湖北省2003年地质灾害回顾及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应繁;湖北恩施地质灾害详查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震后如何防治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周波;拉响安全警报严防地质灾害[N];桂林日报;2008年

4 倪金凤;我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66处[N];华兴时报;2008年

5 陈青峰邋刘邓;南丰发放预防地质灾害明白卡[N];江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健生;要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刘建刚;重建过程如有不当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向刚 向宝凤;龙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普查[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商昌斌;全市地质灾害检查紧锣密鼓开展[N];贵阳日报;2008年

10 谭顺之邋陆元连;衡南有序应对地质灾害险情[N];衡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丹丹;面向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数据协同服务技术架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9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丁峰;山西省平朔地区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梅惠;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芳芳;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章鹏;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颖;滇西盆岭交错区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t,

本文编号:235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5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