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韩城矿区中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law of coalbed methane (CBM) accumulation in Hancheng mining area, Ordos Basin,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Hancheng mining area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f drilling, logging, well testing, coal rock testing and production. On this basis, the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ation is studied. The condition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ation in Hancheng mining area are favorable, the main coal seam is developed and its thickness can reach 12 m, the gas content of coal seam is 816 m / t, th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is relatively high,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is 1.91% 3.06 and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good.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hydrogeology and coal metamorphism.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orm,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groundwater,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ar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low angle monocline, nose structure, marginal nappe, gentle slope anticline and closed reverse fault.
【作者单位】: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3E-22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3-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陆武,孙茂远,胡爱梅,潘军;适合中国煤层气藏特点的开发技术[J];石油学报;2002年04期
2 朱志敏;杨春;沈冰;崔洪庆;;煤层气及煤层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3 才思斯;许浩;汤达祯;赵俊龙;彭己君;孟金落;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类型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4 张文昭;煤层气──我国未经开发的能源[J];特种油气藏;1996年03期
5 查尔斯 R·纳尔逊,蓝晓梅;煤层气藏储量分析方法的评价[J];中国煤层气;1999年01期
6 王生维,段连秀,张明,陈钟惠;煤层气藏分析的参数与流程[J];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7 饶孟余,冯三利;煤、气一体化开采煤层气方法的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2年01期
8 欧成华,李士伦,杜建芬,邓奎;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孙斌,王宪花,陈彩虹,张继东;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分布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4年05期
10 麻翠杰,郭大浩,邓英尔,黄润秋,刘慈群;致密煤层气运移的数值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彦龙;;煤层气参数测试及其意义[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刘炎昊;张苗;刘传喜;;河南省煤层气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前景评价[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3 张文忠;周尚忠;孟尚志;赵军;莫日和;;山西省柳林区块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影响[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潘一山;唐巨鹏;李成全;石强;;煤层气渗流的核磁共振成像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赵靖舟;时保宏;;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及其特征[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振宏;王一兵;张亚蒲;王宪花;杨焦生;;煤层气藏储层研究的新方法[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孟艳军;汤达祯;许浩;曲英杰;张文忠;刘一楠;;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理论的建立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俊乾;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张百忍;;郑庄区块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及开发前景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亚蒲;杨正明;鲜保安;;煤层气开采发展趋势及其增产技术[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启孝;商业开发为煤层气建设提速[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马军;压裂技术成功应用于煤层气开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孙利民;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时飞;首条跨省煤层气输送管道项目批准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程宇婕;十年再造一个“煤层气大庆”[N];中国能源报;2011年
6 潘伟尔;煤层气开发利用为何难成“气候”?[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7 通讯员 黄延兵;渤海钻四首口煤层气藏评价井交井[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莲莲;“西气东输”工程 山西搭乘西部大开发快车的站台[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9 张怀发邋马军;煤层气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巧然;“煤海穿针”让低渗煤层“扬眉吐气”[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燕燕;煤系多层叠置含水系统及煤层气合排水源判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周s,
本文编号:2359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5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