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区域性群发地裂缝的场地动力效应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海;;北京地区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2 雷霆,董兆祥,刘金锋;地裂缝氡值测试及形成机制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4期
3 陈植华,徐恒力,陈刚;基于信息分维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的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4 武强,陈佩佩;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1期
5 田级生;河北平原地裂缝调查分析与防治[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1期
6 任建国,龚卫国,焦向菊;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山西地震;2004年03期
7 刘忠方,韩军青;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灾害学;2004年S1期
8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王庆良;冯希杰;张骏;李新生;卢全中;黄强兵;马润勇;卢玉东;;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9 卢全中;彭建兵;范文;马润勇;李喜安;;陕西三原双槐树地裂缝的发育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10 邓安利;;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佩;胡俊杰;任建国;刘学军;;大同市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对策[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宗开红;;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研究[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海;陈志新;戴福初;;大同地裂缝灾害及其安全距离确定[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4 王景明;;我国地裂缝及其灾害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5 张骏;卢玉东;孙建中;范文;;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初探[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毕海良;苌有全;毕雯雯;;青海省贵德县瓦家地裂缝成因剖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平;胡存礼;;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裂缝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裂缝易发区的物探推断[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贾三满;王海刚;叶超;王荣;;北京地区地裂缝勘察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凯玲;;GIS对西安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潘广灿;张金来;郜松杰;张银启;;平顶山市青草岭地裂缝形成机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龚绪龙;城镇化建设的“保护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记者 范宏喜;地面沉降防治研讨会在地裂缝现场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于德福;走出“旧伤刚愈,又添新伤”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明霞;高保真地裂缝三维建模及其与地质模型的集成表达[D];长安大学;2015年
2 蒋臻蔚;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3 刘妮娜;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李凯玲;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陈立伟;地裂缝扩展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李昌存;河北平原地裂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孙萍;黄土破裂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袁立群;列车荷载作用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地裂缝—地层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刚;西安地区区域性群发地裂缝的场地动力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王旭;单一地裂缝成层地层水平地震响应分析解析解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杨培涛;跨地裂缝建筑物基础破坏机理和影响范围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树峰;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土性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臧明东;太原盆地地裂缝危险性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薛捷;地裂缝场地地脉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蔡琳祥;地铁动荷载作用下与地裂缝小角度斜交隧道围岩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邓舒;基底起伏地裂缝演化时空特征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张沙;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连泽;穿越地裂缝场地的地铁隧道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368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36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