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埃迪卡拉纪早中期碳酸盐岩地层成岩作用及其六水碳钙石假晶的古环境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3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蔡耀平;关成国;万斌;陈哲;周传明;袁训来;;华南埃迪卡拉纪化石保存方式及其时空分布[J];古生物学报;2013年01期
2 童光辉;张兴亮;杨婷婷;黄建新;;铁球菌菌落与埃迪卡拉纪盘状化石的形态对比研究[J];古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3 蔡耀平;华洪;;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黄铁矿化化石的成岩及风化过程[J];古生物学报;2008年02期
4 王新强;史晓颖;GanQing JIANG;汤冬杰;;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有机碳同位素梯度和海洋分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5 伍孟银;赵元龙;傅晓平;;贵州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6 常华进;储雪蕾;黄晶;冯连君;;埃迪卡拉纪末期华南盆地深水环境的微量元素约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兴亮;Joachim Reitner;;埃迪卡拉纪化石Dickinsonia新解[J];地质学报;2006年10期
8 袁余洋;蔡春芳;汪天凯;向雷;贾连奇;陈妍;;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下扬子深水盆地氧化还原性质:来自浙西底本剖面铁组分及有机碳同位素的约束[J];科学通报;2014年23期
9 王丹;陈雷;唐卿;庞科;;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具螺旋孔的微体化石[J];古生物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陈哲;关成国;;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中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J];地层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陈哲;;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中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储雪蕾;;多细胞真核生物多样化的背景——埃迪卡拉纪海洋的化学转变[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茂炎;;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早期年代地层划分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汪建国;陈代钊;严德天;韦恒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深海的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楚楚;;埃迪卡拉纪微体球状化石Leiosphaeridia tenuissima和Schizofusa zangwenlongii的关系[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伍孟银;赵元龙;童金南;傅晓平;彭进;杨宇宁;;贵州埃迪卡拉纪 寒武纪第3世宏观藻类组合特征及意义[A];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尹崇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滞育卵囊化石Tianzhushania属研究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殷宗军;朱茂炎;;埃迪卡拉纪大型带刺疑源类化石的亲缘关系研究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蔡耀平;华洪;肖书海;张录易;;陕南晚埃迪卡拉纪高家山生物群Conotubus的形态特征和古生态特征(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陈哲;关成国;万斌;;皖南埃迪卡拉系蓝田组高分辨率岩性变化和同位素分布特征[A];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孝文 彬彬;精美化石见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舟;鄂西埃迪卡拉纪早中期碳酸盐岩地层成岩作用及其六水碳钙石假晶的古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2 李伟平;下扬子埃迪卡拉纪晚期和寒武纪早期沉积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王新强;华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海水分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海燕;还原成岩作用对海洋沉积物磁记录的影响及其环境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蔡耀平;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樊爱萍;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区侏罗系成岩作用的成矿约束[D];西北大学;2007年
7 张雪芬;东营凹陷南部沙河街组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3年
8 高玉巧;岩浆成因CO_2气藏中储集砂岩的热对流成岩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乔;四川南江埃迪卡拉纪晚期疑难微体化石生物群及其沉积背景[D];西北大学;2016年
2 田园;正宁—宜君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邹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6及长3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索苏;成岩作用对凹陷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影响[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孙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霍磊;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8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及储层综合评价[D];西北大学;2016年
7 宁博;陕西府谷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与成岩作用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8 李秋德;新安边油田安83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9 钟治奇;柯克亚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10 史祥明;苏皖地区中生界不同变形结构区的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8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0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