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量山岩群以分布于滇西地区南涧县公郎乡-无量山一带为典型,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东南缘,兰坪盆地南端的无量山弧后盆地中;沿北西西向展布,总体呈弧状,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倾伏背斜。无量山岩群共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各岩性段之间呈韧性断层接触。其岩石类型主要有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炭质绢云母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等。该套地层受构造影响变形较强,褶皱及拉伸线理发育,但变质程度较低,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在详细观察无量山岩群地层产状、岩石组合、原生构造、矿物组合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借助锆石测年、岩石化学方法;综合分析样品测试数据,采用多种判别图解,判别分析无量山岩群岩石学特征、原岩类型,获得如下认识:在无量山岩群第二-四岩段中获有较丰富的Florinites Laevigatosporites medius孢粉组合,属早二叠世孢粉组合。云南省南涧县公郎镇底么村青灰色变质砂岩中的碎屑锆石CL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锆石主要为热液锆石,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测年显示,年龄主要集中在586±110-1980±180Ma之间。最新年龄为242.3Ma(有效测点为7个),表明热液活动的时间不晚于早三叠世,则岩石形成时代应早于早三叠世,推测无量山岩群形成时间应为古生界。综合判断,无量山岩群主要属早二叠世沉积,其下部可能含晚石炭世层位。因此,我们将研究区中的无量山岩群暂划属中石炭统-下二叠统。无量山岩群变质程度从核部到边缘逐渐减弱,可大致分为三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蓝晶石带。其中无量山岩群四段为绿泥石带,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属低绿片岩相。无量山岩群二段、三段为黑云母带,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钠长石、,属低绿片岩相。无量山岩群一段为蓝晶石带,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蓝晶石、钠长石、石榴子石,属绿帘角闪岩相。研究区无量山岩群经历了3个构造变质变形世代。第一期构造变质变形发生在早-中三叠世(T1-T2),第一期片理(S1)与原岩层理(S0)平行。第二期构造变质变形发生在古近纪(E)末,在无量山地区发生向北-北东方向的逆冲,将无量山岩群掩覆于云龙-巍山中生代红色盆地之上。第二期片理(S2)与S1成高角度斜交,并明显切割后者。第三期构造变质变形发生在上新世末期(N2),构造层次变浅,发育的第三期片理(S3)与S2成低角度斜交,且在古生界无量山岩群变质岩中发育后期脆性断裂构造。依据宏观地质特征,该组地层总体呈层状产出,且具有砂泥互层现象。显微镜下鉴定可见变余砂状、粉砂状结构、变余细凝灰结构;结合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及其重结晶与变形特征,采用多种恢复变质岩原岩的图解,确认无量山岩群的原岩类型主要为砂岩、泥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无量山岩群的主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无量山岩群源区经历了相对较弱的化学风化作用及相对简单的沉积演化过程,其源区物质为长英质沉积岩、粘土质沉积岩及少量酸性岛弧火成岩。形成于一个靠近被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的弧后盆地中。其沉积区与供给区相距不远,是一套弱还原条件下火山活动、强烈侵蚀、快速堆积的陆缘碎屑沉积岩,成岩过程中水温稳定。根据沉积构造及Ba-Sr图解判断,无量山岩群形成于滨浅海相到三角洲相的动荡环境,一段以滨海相为主,其余三个岩性段主要为浅海陆棚相沉积。在四段的上部,厚层砂岩明显增多,发育大型斜层理,具有三角洲相的沉积特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88.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天斌;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地层地球化学特征[J];地层学杂志;1999年01期
2 赵振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岩石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9期
3 邢树文;马玉波;张学海;孙永杰;李军;李宏茂;张增杰;;吉林南部老岭群的原岩恢复和古沉积环境[J];地质与资源;2010年04期
4 吴家富;张强;邢彩霞;;内蒙古集宁地区变质岩系的特征、原岩恢复及找矿方向[J];地质与资源;2010年03期
5 李珉;牛志军;赵小明;涂兵;王令占;曾波夫;谢国刚;;鄂西地区泥盆系-石炭系泥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年03期
6 丁林,钟大赉;滇西昌宁-孟连带古特提斯洋硅质岩稀土元素和铈异常特征[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1期
7 张中杰,白志明,王椿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吕庆田,李继亮,刘一峰,刘振宽;三江地区地壳结构及动力学意义:云南遮放-宾川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的启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04期
8 高长林,秦德余,吉让寿,殷勇;扬子板块北部古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年04期
9 刘俊海,吴志轩,于水,加东辉;丽水凹陷古新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尚贤;滇中苍山群和苴林群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海亮;云南鹤庆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示踪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441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4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