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断层流体锶、碳、氧同位素示踪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以焦石坝背斜带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18 17:02
【摘要】:锶同位素不易分馏、年代可对比的特性决定其能够作为有效的断层流体示踪指标。氧同位素能反映温度、流体等因素,碳同位素能反映有机质的影响,是锶同位素的有力补充。利用流体示踪图可以判断断层不同部位开启的期次与可能联通范围。针对四川盆地焦石坝背斜带周缘的断层,利用脉体锶、碳、氧同位素开展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焦石坝地区志留系以下地层联通,存在一期深部壳源富锶流体,志留系下部的流体未通过断层向上运移。该地区后期至少经过两期构造运动,针对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焦石坝背斜带周边不同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具有明显差异。从平面上看,方斗山断裂带中部、大耳山断裂带南部、乌江断裂带南部断层垂向封闭性差;大耳山断裂带北部、乌江断裂带北部、天台场断裂带南部断层垂向封闭性中等;方斗山断裂带北部、南部、天台场断裂带北部垂向封闭性好。
[Abstract]:Strontium isotopes are not easy to fraction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acer index of fault fluids due to their age-comparable characteristics. Oxygen isotopes can reflect temperature, fluid and other factors, and carbon isotopes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which is a powerful complement to strontium isotopes. Fluid tracer map can be used to judge the opening period and possible connecting range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ault. In view of the faults around Jiaoshiba anticline zone in Sichuan Basin, the vertical sealing ability of faults is evaluated by means of strontium,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vein bodi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deep crust source strontium-rich fluid in the lower Silurian strata of Jiaoshiba area, and the fluid in the lower Silurian system does not migrate upward through the fault. After at least two periods of tectonic movement, the vertical sealing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aults around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and Jiaoshiba anticline zone in Silurian system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is area. From the plane point of view, the vertical sealing of faults in the middle of Fangdushan fault zone, in the south of Darshan fault zone and in the south of Wujiang fault zone is poor, and the vertical closure of faults in the north of Dar'ershan fault zone, in the north of Wujiang fault zone and in the south of Tiantachang fault zone is moderate. Fangduoshan fault zone north, south, the northern Tiantachang fault zone vertical sealing is goo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P16083)~~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迪纳利断层系的板块动力学问题[J];地质地球化学;1981年05期

2 高如曾;;用地震动力学信息寻找微小断层的尝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4期

3 郭玲宣;微小断层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3期

4 蔡德所,张继春,刘浩吾;长江三峡地区断层分布特征的分形研究[J];中国三峡建设;1996年04期

5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S1期

6 平贵东;付晓飞;胡才志;;多边断层研究现状[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7 杨杰;陈新民;沈建;;断层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9期

8 时振梁;朱传镇;;新西兰阿尔派恩断层和地震(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8期

9 李时毓;施树江;;对太原盆地活动性断层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1987年02期

10 崔若飞,,陈萍;模式识别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2 陈端新;吴时国;孙启良;马玉波;;多边形断层为通道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沈海超;程远方;王京印;赵益忠;张建国;;断层扰动下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立宽;罗晓容;宋国奇;郝雪峰;邱桂强;宋成鹏;雷裕红;向立宏;刘克奇;解玉宝;;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5 王晓丽;刘菁华;王祝文;;断层上方第四纪覆盖层中氡气迁移方式的计算机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建军;渭河盆地东南缘主要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灾害效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2 张丽芬;不同因素对于断层动力学破裂过程复杂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卓燕群;断层亚失稳阶段变形场时空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4 邓虎成;断层共生裂缝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胡峰;非平面断层与等效平面断层的破裂动力学及辐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王亚民;乌尔逊凹陷断层垂向封闭性时空演化及与油气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7 崔殿;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断层输导性能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郭玲莉;断层失稳滑动瞬态过程的实验观测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9 封东晓;张扭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先明;基于GPS数据与PCAIM模型的断层运动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镇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三区西部断层成因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首帅;呼和湖地区构造解释及构造演化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侯甫;东辛永3断块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分布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吕晗;扶余/松原—肇东断层南段地震危险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6 田宇;川西坳陷东坡断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7 云龙;拐折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8 许俊峰;垦利油田低序级断层描述及提高采收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和平;有限单元法在跨断层水准变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10 韩双;低序级断层的地震精细描述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460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460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