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9-10-09 20:22
【摘要】:黄海盆地研究程度极低,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的构造资料,对黄海盆地的断裂系统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北黄海盆地和南黄海盆地主体断裂均为北北东向右行走滑断裂,控制盆地发育,而这些走滑断层的分支断裂控制着盆地内部的隆坳格局,走滑断层派生出的次一级正断层则以雁列状出现,主体为北东东-近东西向,控制盆地内的凹陷和凸起。黄海盆地及其周边断裂的平面组合及盆地内部凹陷和凸起的展布特征指示该盆地在新生代是在右行右阶走滑断裂体系下形成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等在新生代也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因此,中国东部可能在新生代整体统一的右行张扭性体制下形成了这一系列拉分盆地。
【图文】:

构造纲要图,文献,花状构造,结构剖面


赵淑娟,李三忠,索艳慧,等/地学前缘(EarthScienceFrontiers)2017,24(4)243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地学前缘,2017,24(4)图3北黄海盆地构造纲要图(据文献[23]修改)Fig.3StructuraloutlinemapoftheNorthYellowSeaBasina—断陷盆地;b—d—花状构造。图4北黄海盆地结构剖面(据文献[5-6,23]修改)Fig.4StructuralprofilesoftheNorthYellowSeaBasin

对比图,蓝色,对比图,第一


,李三忠,索艳慧,等/地学前缘(EarthScienceFrontiers)2017,24(4)245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地学前缘,2017,24(4)a、b—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c—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图6南黄海盆地结构剖面(据文献[15,44]修改)Fig.6StructuralprofilesoftheSouthYellowSeaBasin蓝色为第一期反转;黄色为第二期反转。图7盆地反转期对比图Fig.7Comparisonofinversionamongdifferentbasins黄海盆地的形成机制,目前仍未有定论。前人据黄海盆地内的地堑、半地堑构造样式,大多认为黄海盆地新生代以来是断陷盆地[2,4,11-14,23,52],这是由于地震剖面上很难识别出走滑断层,因而,,常将一些次级断裂错误识别为主断裂,导致之前的一些断层平面组合并不十分合理。随着黄海盆地地震资料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一些走滑断层逐渐被识别出来。例如,前人在北黄海盆地内识别出走滑断层的花状构造[5-6],在南黄海盆地内识别出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及其派生出的近东西向的雁列状正断层[15]。通过黄海盆地的断裂平面组合及盆地内部次级的隆坳格局(图3、5)可以发现,黄海盆地的主断裂为北北东—北东向,它们均具有走滑性质,这些断层组合表现为右行右阶,因此,在走滑断裂之间派生出了一系列雁列状的正断层,并控制了次一级北东东—近东西向凹陷和凸起的分布。为此,用走滑拉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黄海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图
【作者单位】: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1002)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 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
【分类号】:P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民;王后金;王改云;简晓玲;万晓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的叠合盆地特征及其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5期

2 赵淑娟;李三忠;余珊;李玺瑶;曹花花;刘鑫;王鹏程;;东亚原特提斯洋(Ⅲ):北秦岭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J];岩石学报;2016年09期

3 李三忠;赵淑娟;余珊;曹花花;李玺瑶;刘鑫;郭晓玉;肖文交;赖绍聪;闫臻;李宗会;于胜尧;张剑;兰浩圆;;东亚原特提斯洋(Ⅱ):早古生代微陆块亲缘性与聚合[J];岩石学报;2016年09期

4 李三忠;赵淑娟;李玺瑶;曹花花;刘鑫;郭晓玉;肖文交;赖绍聪;闫臻;李宗会;于胜尧;兰浩圆;;东亚原特提斯洋(Ⅰ):南北边界和俯冲极性[J];岩石学报;2016年09期

5 马金全;李祥权;许红;;南黄海北部盆地的断裂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J];海洋地质前沿;2016年04期

6 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岩石学报;2016年04期

7 张国华;张建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反转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8 王后金;王嘹亮;冯常茂;;北黄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5期

9 李楠;李巍然;龙海燕;;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正反转构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3期

10 索艳慧;李三忠;刘鑫;戴黎明;许立青;王鹏程;赵淑娟;张丙坤;;中国东部NWW向活动断裂带构造特征: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J];岩石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亚;彭轩明;赵铁虎;孙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断裂活动性及地震分布特征[J];现代地质;2017年04期

2 祁鹏;王鹏;崔敏;蔡佳;;南黄海盆地北凹多幕正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分析[J];现代地质;2017年03期

3 刘俊;吴淑玉;陈建文;肖国林;高金耀;;北黄海碎屑岩薄砂体储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3期

4 徐小刚;陈刚;刘腾;康昱;任帅锋;闫枫;;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金锁关地区延长组构造-热演化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3期

5 周晓成;陈超;吕超甲;孙凤霞;陈志;仵柯田;黄丹;张冠亚;张瑞鑫;刘红;崔月菊;;首都圈西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土壤气中氢气(H_2)地球化学特征[J];环境化学;2017年05期

6 李海龙;宋传中;韩建军;李加好;任升莲;张妍;王微;杨帆;李振伟;王阳阳;袁芳;兰瑞p

本文编号:2546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46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