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特征

发布时间:2019-11-24 18:44
【摘要】: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阿尔金断裂,在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阿尔金断裂东端作为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主要边界断裂,也是塔里木块体、青藏高原块体和阿拉善块体三大块体交汇的关键构造位置,因此对阿尔金断裂东端部以及邻区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的详细研究,对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过程以及与邻区块体的构造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对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端部自疏勒河口以东段以及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断裂的运动特征的调查和滑动速率的定量研究,同时总结前人对酒西盆地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及新生代沉积地层的研究成果,获得酒西盆地的新生代的地壳缩短速率,进而定量分析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分布与区域构造转换之间的关系,探讨阿尔金断裂向东延伸和青藏高原往北扩展的样式。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论文选取了阿尔金断裂东端是指自疏勒河口以东到宽滩山南西的部分,长约70公里断裂段,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考察、地质年代学方法以及高精度的地形地貌航空影像测量等方法,对断裂开展了断裂活动性定量研究,结果认为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在近疏勒河口一带约为1.58mm/yr;向东逐渐减小,从ATF-2测点处的1.00-1.50mm/yr,到了红柳峡西侧的ATF-3测点为0.58-0.72mm/yr,而向东到红柳峡以东,已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断裂仅表现为逆冲性质。在垂向滑动速率方面,全段均表现为向北逆冲性质,垂直滑动速率较小,均在0.1-0.3mm/yr。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工作基础,对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磴磴山断裂赤金峡段不同级地貌面的断错地貌的调查和位移测量,同时开展了地貌面暴露年龄的测定,估算得到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0.1mm/yr。而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另一条断裂,也就是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的黑山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为(0.26±0.06 mm/yr)。在总结前人在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内北西向断裂定量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得到河西走廊西端一系列北西西向的逆冲断裂和褶皱在平行于阿尔金断裂走向方向上的缩短速率的总和是1.4-2.4 mm/yr,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1-2 mm/yr水平走滑速率相当,由此推断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左旋走滑被活动的逆冲断裂、新生代以来褶皱隆起引起的地壳缩短吸收和转换了,阿尔金断裂在其东端部水平滑动速率逐渐降低,断裂终止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宽滩山以南赤金堡附近,而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北侧的黑山断裂,与其走向上相联接的磴磴山断裂、金塔山南山断裂共同构造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最前缘。
【图文】:

区域构造图,区域构造图,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构造


图 0.1 阿尔金断裂东段区域构造图1.2 酒西盆地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研究进展酒西盆地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其南边界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北边界为黑山断裂,西接阿尔金断裂带,东抵嘉峪关断裂,总体为一个走向为 NWW 方向的

区域地质构造


图 1.1 区域地质构造图(据 Zheng et al.,2013 修改)河西走廊被榆木山、大黄山隆起分割成酒泉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等几个次级盆地,其中酒泉盆地又被文殊山隆起分隔为酒西盆地和酒东盆地(赵志军等,,2001;何文贵等,2012)。盆地演化历史具有一致性,仅局部出现差异构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南昌;阿尔金断裂系与塔中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1期

2 刘海涛,马立祥,葛肖虹,刘永江,管全俊,吴光大;阿尔金断裂的研究现状及其控油意义[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建星,王永和,校佩曦,孙南一,张汉文;阿尔金断裂与周缘新生代盆地关系[J];西北地质;2005年02期

4 熊熊;王继业;滕吉文;;阿尔金断裂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滑移速率及构造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3期

5 何光玉;韩永科;李建立;陈建军;魏军;马国富;岳焕忠;刘永昌;;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J];地质科学;2007年01期

6 崔玲玲;;阿尔金断裂系参照地质体的对比和位移量的认识[J];吉林地质;2010年01期

7 本刊编辑部;阿尔金断裂系是陆内转换断裂系[J];地质论评;1994年03期

8 于海峰,陆松年,赵风清,李怀坤,郑健康;古阿尔金断裂的岩石构造依据及意义[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8年04期

9 周勇,潘裕生;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J];地质论评;1999年01期

10 韩子芳;;阿尔金断裂运动方式与方向问题的探讨[J];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199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治洮;;阿尔金断裂的地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5年

2 韩子芳;;阿尔金断裂运动方式与方向问题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9)[C];1991年

3 耿涛;王凯;杨怀英;李丽;;区域重力场反映的阿尔金断裂西南端走向及延伸[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国西部地球物理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专集[C];2007年

4 陈正乐;张岳桥;陈宣华;王小凤;;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走滑过程的沉积响应[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5 李海兵;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史仁灯;戚学祥;张建新;孟繁聪;P.Tapponnier;;阿尔金断裂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贡献[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宋忠宝;任有祥;李智佩;杨建国;;北祁连山西段巴个峡—黑大坂一带几个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时代讨论—兼论古阿尔金断裂活动时间[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郭召杰;张志诚;王驹;陈伟明;;北山候选区构造活动性评价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萍;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发育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兼论阿尔金断裂东端新构造活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2 王亮;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整合的发现对阿尔金断裂研究的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正乐;阿尔金断裂带中段新生代走滑历史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年

4 吴磊;阿尔金断裂中段新生代活动过程及盆地响应[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宁;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256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6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