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孜—康马地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9-11-28 04:04
【摘要】:西藏江孜县—康马县一带属藏南喜马拉雅岩浆岩带,该地区岩浆岩石地球化学相关问题研究薄弱。作者在1:5万填图工作基础上,从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等方面,对康马杂岩中二长花岗岩及侵位于中生代地层中的基中性岩脉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康马杂岩中二长花岗岩Si O2含量72.33~73.68%,Al2O3含量14.34~15.04%,K2O/Na2O比值为1.04~1.47,属高钾质、过铝质、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高Si O2、K2O,低Fe2O3、Mg O、Mn O,A/CNK大于1.4,与典型的上地壳源S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微量元素显示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富高强场元素Th、Ce、Hf,贫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强场元素K、Ba;不同程度贫化高Ta、Nb、Zr、Sm、Y、Yb,具Rb-Th峰和Nb-Ta槽,显示其受到下地壳物质混染。稀土元素∑REE为215.39~405.33×10-6,∑LREE/∑HREE比值为9.66~10.3,配分曲线为右倾;(La/Yb)N为10.09~12.85,轻稀土富集;δEu为0.36~0.6,具负铕异常。显示其属上地壳低共熔形成。康马岩体是长期演化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的酸性杂岩,经历了多种构造环境。二长花岗岩作为康马杂岩主要构成部分冷却年龄为早奥陶世(485.0±1.8Ma),应与泛非事件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有关。(2)基性岩(包含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Si O2含量43.07%~50.2%,Na2O/K2O值为1.28~49.17,全碱Na2O+K2O为1.55%~5.31%,主量元素Fe O、Mn O与Mg O呈正相关性;Si O2、Ti2O、Na2O、K2O、P2O5与Mg O呈负相关性;Al2O3、Fe2O3、Ca O与Mg O未见明显规律,显示其为下地壳中等部分熔融的产物,具碱性、拉斑板内玄武岩特征。微量元素显示所有样品不同程度的LILE的富集和不同程度的HFSE亏损,稀土元素∑REE为42.84×10-6~318.16×10-6,∑LREE/∑HREE为1.52~7.52,δEu为0.78~1.18,具弱铕异常,显示其是下地壳—上地幔源中等部分熔融岩浆产物。基性岩冷却结晶年龄为早侏罗世(177Ma),此时,雅鲁藏布江洋已发生向北俯冲,表明基性为印度板块北部被动陆缘,在前导洋壳托拽下发生伸展,引发的地幔上涌,下地壳—上地幔部分发生中等部分熔融所致。(3)中性岩(包含闪长岩、闪长玢岩)Si O2含量52.34%~63.54%;具钾质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主量元素规律不明显,显示其壳源岩浆弱分异形成;不同程度富集LILE,贫化HFSE;∑REE为210.77×10-6~446.92×10-6,∑LREE/∑HREE为7.02~26.73,轻稀土富集,δEu为0.67~0.77,具中等负Eu异常,显示其属(下)壳源较高部分熔融岩浆弱分异形成。中性岩冷却结晶年龄为早白垩世(126Ma),此时,雅鲁藏布江洋全面发生向北俯冲,印度板块北部被动陆缘已经过较长期演化,中性岩应是在总体伸展的被动陆缘环境地幔持续上涌导致岩石圈较浅部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所致。
【图文】:
仅东北角少量涉及仁布县(图 1-1)。调查区交通条件一般,从西北角的江孜县城沿省道 307 线向东经浪卡子县可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沿省道 204 线向西北经白朗县可到日喀则、向南可到康马县。县城至乡镇有简易公路相通,在干旱季节可通行吉普类车型,主要居民点间连接有通行条件极差的乡村土路,其它地区通行较困难。地质工作生活物资和生产用品可从日喀则市、江孜县拉运。
化学、辅助适当的同位素年代学,揭示侵入岩的布规律,,划分构造~岩浆旋回,探讨其成因、就位与构造、变质、成矿作用的关系。在主要侵入岩定岩浆活动时代。野外要注意岩石类型与接触关代的调查。论文研究思路流程,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88.12
【图文】:
仅东北角少量涉及仁布县(图 1-1)。调查区交通条件一般,从西北角的江孜县城沿省道 307 线向东经浪卡子县可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沿省道 204 线向西北经白朗县可到日喀则、向南可到康马县。县城至乡镇有简易公路相通,在干旱季节可通行吉普类车型,主要居民点间连接有通行条件极差的乡村土路,其它地区通行较困难。地质工作生活物资和生产用品可从日喀则市、江孜县拉运。
化学、辅助适当的同位素年代学,揭示侵入岩的布规律,,划分构造~岩浆旋回,探讨其成因、就位与构造、变质、成矿作用的关系。在主要侵入岩定岩浆活动时代。野外要注意岩石类型与接触关代的调查。论文研究思路流程,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8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戚学祥;李天福;孟祥金;于春林;;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锑金多金属成矿作用[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2 杨毓红;刘q
本文编号:256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6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