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晚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0:55
【摘要】: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西向延伸的阴山-燕山板内变形带中段,因发育晚中生代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而广受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大青山地区东段与西段的构造样式存在明显不同,但是东段与西段构造变形特征差异的原因一直缺乏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连接大青山东、西段的大青山中部关键构造部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构造解析,基本厘定了大青山中段楼华山地区晚中生代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造成东、西段构造变形差异的原因,同时通过构造应力场恢复,分析了动力学机制转变的动力来源,探讨了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研究区晚中生代地质演化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1)厘定了大青山中段楼华山地区晚中生代4期构造变形事件及具体时限。楼华山以西地区发育近EW走向的高角度对冲构造,限定构造变形时间为晚侏罗世末期。楼华山周缘发育的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截断了高角度对冲构造,限定构造变形时间为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初期。楼华山以北发育的NW走向右行走滑构造改造了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限定右行走滑构造变形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并推断该断裂右行走滑位移量约为5-6 km。楼华山以南发育的伸展构造与大青山东部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为同一伸展构造体系下形成的,构造变形时间限定为早白垩世末期。(2)分析了大青山东、西段构造变形差异的原因。大青山中段晚中生代4期构造变形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叠加关系,复杂的构造变形表明板内变形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化历程。大青山东段受后期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变质核杂岩的叠加改造,致使可能存在的近东西走向高角度逆冲构造形迹难以寻觅,造成了现今大青山东、西段的构造差异。(3)恢复了大青山中段晚中生代板内变形带构造应力场。早期高角度对冲构造受到S-N向的挤压应力作用,蒙古-鄂霍兹克洋闭合的远程应力效应可能为其形成的动力学来源。晚期大规模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控制,右行走滑运动为由压缩构造到伸展构造的转折点,伸展构造与中国东部的整体伸展相关。
【图文】:

位置图,板内变形,内蒙古大青山,变质结晶基底


2 图 1-1 研究区位置图(据 Guo et al., 2012a 修改)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大青山位于阴山-燕山板内变形带中段,东西绵延近 200 km,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包括太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元古代孔兹岩系、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发育不同时代的岩浆岩(张长厚,2008)(图 1-2)。大青山中生代逆冲-伸展构造格局及空间关系复杂,前人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郑亚东等,,1998;Darby et al., 2001;Ritts et al., 2001,2010;Davis

地质图,地质图,逆冲断层,断层


3 图 1-2 大青山地区地质图(据 Gong et al., 2015 修改)其中 SSTF=沙木佳-上达赖逆冲断层;QTF=前脑包逆冲断层;SLTF=石拐-楼华山逆冲断层;GTF=公山湾逆冲断层;JTF=鸡灯湾逆冲断层;SF=索尔兔断层;MF=庙沟断层;DLTF=大青山低角度逆冲断层;HDF=呼和浩特拆离断层;WDSS=问顶山构造岩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34.5;P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英;孙勇;;华北克拉通南部早前寒武纪基底形成与演化[J];岩石学报;2017年10期

2 赵振荃;周杰;华永成;;华北地块在石炭世——早侏罗世的岩浆作用——以内蒙古大老虎店、阿拉善和正镶白旗研究区为例[J];西部资源;2016年04期

3 钟福平;钟建华;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合曼;王毅;由伟丰;杨伟利;;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间与破坏范围分布特征——来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启示[J];中国地质;2015年02期

4 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内蒙古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含义[J];岩石学报;2014年07期

5 李三忠;余珊;赵淑娟;刘鑫;龚淑云;索艳慧;戴黎明;马云;许立青;曹现志;王鹏程;孙文军;杨朝;朱俊江;;东亚大陆边缘的板块重建与构造转换[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3期

6 林伟;王军;刘飞;冀文斌;王清晨;;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J];岩石学报;2013年05期

7 许欢;柳永清;旷红伟;刘燕学;彭楠;董超;薛沛霖;徐加林;陈军;刘海;;阴山—燕山地区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沉积物源与盆地演化[J];地质通报;2013年Z1期

8 王兴安;刘正宏;王挽琼;蒋孝君;朱凯;;内蒙古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同构造方解石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3期

9 朱日祥;徐义刚;朱光;张宏福;夏群科;郑天愉;;华北克拉通破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08期

10 王伟;许文良;王枫;孟恩;;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组合: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永超;华北地块侏罗纪陆内变形与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7年

2 王瑜;中国东部内蒙—燕山地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4年



本文编号:2595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5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