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扎西康矿集区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23 22:33
【摘要】: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扎西康矿集区南部,受控于错那洞穹隆,地理位置紧靠藏南拆离系,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新近发现的新矿种和矿化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揭示出喜马拉雅成矿带具有巨大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打开了喜马拉雅成矿带稀有金属找矿的新窗口,是研究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实例。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位于错那洞穹隆内,该穹隆构造具备明显的三层结构,从内至外分别为核部、中部强变质变形带及盖层,分别由下、上两条拆离断层分隔开。错那洞穹隆核部岩性为花岗质片麻岩、少量石榴黑云片麻岩、淡色花岗岩,以及大量穿切核部的伟晶岩脉;中部强变质变形带岩石组合为一套强变质变形的石英二云母片岩夹碳酸盐岩;盖层岩石组合为三叠-侏罗系浅变质岩,岩石组合为一套绢云母绿泥石砂板岩及少量千枚岩。其中,中部强变质变形带中碳酸盐岩为矿区主要的赋矿岩层。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或伟晶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矽卡岩内,总体围绕穹隆呈环状分布。错那洞矿床成矿元素以Be为主,共生Sn、W。错那洞矿区分为杂布鲁、余纳杂、日纳及曲噶尔北4个矿段,共圈定出Be多金属矿体15条,其长度介于175~4200m之间,厚度变化范围0.8 m~48.23 m,倾角为10~25°。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局部可见受断裂构造严格控制形成的脉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锡石和白钨矿;蚀变类型包括:矽卡岩化、绿帘石化,并普遍存在绿泥石化,局部有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野外宏观地质现象与室内综合研究表明,错那洞矿床中矽卡岩为典型的钙质矽卡岩,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边部向外依次表现为:石榴石矽卡岩带(红色)→石榴石、透辉石、磁铁矿(镜铁矿)矽卡岩带(暗红、暗绿色)→透辉石、角闪石、绿帘石、镜铁矿矽卡岩带(暗绿、暗黑色)→符山石、绿帘石矽卡岩带(深绿色)→残余碳酸盐带→白色条纹岩带。其中,与Be、W、Sn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含镜铁矿矽卡岩带。错那洞矿区主要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矽卡岩期进一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蚀变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Be-W-Sn矿化主要在氧化物阶段。错那洞矿区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作用,第一期成矿母岩为弱变形二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8.25±0.16 Ma;第二期成矿母岩为含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5.89±0.35 Ma。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活动背景表明,错那洞铍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早期的南北向伸展作用及稍后的东西向伸展作用密切相关。早期STDS(南北向伸展作用)在中新世向北拆离过程中,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浆(~18 Ma)在错那洞发生大规模底劈作用,岩浆多沿变形带层间呈似层状侵入,并与变形带中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铍钨锡多金属矿体。晚期区域东西向伸展作用阶段,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或近南北向断裂构造,石榴石白云母花岗岩浆(~16 Ma)沿这些断裂构造侵位,并与碳酸盐岩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铍钨锡多金属矿体。综上所述,错那洞矿床是喜马拉雅地区典型的受南北向伸展作用及东西向伸展作用双重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
【图文】:

建康,底图,分布图,矿床


世界铍资源总量丰富,按 BeO 计,国外 Be 资源总量 338.3 万吨,储量 116.4万吨(张玲等, 2004)。自然界中的含铍矿物主要有绿柱石、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塔菲尔石、香花石、金绿宝石及蓝柱石等 100 余种(Barton and Young,2002),但只有绿柱石(Be 含量约 4%)和羟硅铍石(Be 含量约 1%)具有工业价值。铍矿以伴生矿产出居多,因而矿床类型复杂,但目前主要开采利用的 Be矿有三种类型:(1)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矿床,分布较广,主要在巴西、印度、美国、俄罗斯和中国;(2)凝灰岩中羟硅铍石层状矿床,属近地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美国犹他州的斯波山(Spor Mountain)矿床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3)正长岩杂岩体中含硅铍石的稀有金属矿床(加拿大的索尔湖矿床)。Be 矿床根据成因类型可分为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但总体上以内生金属矿床为主,外生金属矿床很少见讨论。Barton 等(2002)根据成矿岩浆系统的铝饱和指数对内生铍矿床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李建康等(2017)对我国 Be 内生金属矿做了系统分类,其主要为过铝性成矿系统、偏铝性成矿系统及碱性成矿系统。过铝性、偏铝性、碱性铍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又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和热液型铍矿床类型。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喜马拉雅,造山带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特提斯喜马拉雅(THB)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ZS)以南,藏南拆离系(STDS)以北(Pan et al., 2012),夹持于印度板块和拉萨地体之间(图 2-1)(Xu et al., 2015; Yin et al., 2010)。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的新特提斯洋盆形成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新特提斯洋洋壳板片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北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 eng r et al., 1988; Zhu et al., 2013)。早始新世新特提斯洋闭合(Zhuet al., 2015),亚洲-印度大陆发生碰撞(Hu et al., 2016; Najman et al., 2017),并发育主期碰撞、晚期碰撞和后期碰撞三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Hou and Zhang, 2015;侯增谦等, 2006)。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阳;李光明;周清;董随亮;夏祥标;李应栩;;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成矿体系初探[J];中国地质;2015年06期

2 许志琴;马绪宣;;中国大陆显生宙俯冲型、碰撞型和复合型片麻岩穹窿(群)[J];岩石学报;2015年12期

3 任冲;马飞宙;朱振华;张建国;黄荣才;张亚;;藏南哲古基性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5年04期

4 叶松;周宝霞;叶德隆;;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矿作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年05期

5 周天成;孙祥;郑有业;吴松;耿学斌;于淼;;藏南查拉普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J];矿床地质;2015年03期

6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藏南康马拆离断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时代[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年02期

7 吴福元;刘志超;刘小驰;纪伟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J];岩石学报;2015年01期

8 杨超;唐菊兴;郑文宝;林彬;王立强;段吉琳;康浩然;;藏南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辉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4年05期

9 卿成实;丁俊;李光明;周清;赖杨;;西藏隆子县扎西康矿床地层围岩元素分布特征[J];金属矿山;2014年06期

10 郭春丽;陈振宇;楼法生;许以明;;南岭与钨锡矿床有关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金阳;廖群安;;藏南两条淡色花岗岩带:成因及对喜马拉雅山隆升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2597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97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