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临沧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9 12:02
【摘要】:临沧花岗岩带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前人的研究重点在铜矿、铅锌矿、金矿等矿种,对于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价,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的铀矿地质工作及综合研究。临沧花岗岩在区域上表现为具有较高的铀地球化学异常,并在临沧岩体中已发现有凤庆901矿化点和双江701矿化点,表现出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前人对该两矿点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工作,后期由于工作重心的改变集中于盆地中找矿,忽视了作为铀源体的花岗岩的矿化前景,导致两矿化点研究程度相对较低,铀成矿规律不明。本论文从铀成矿角度出发,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重点对云南临沧印支-燕山期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系统研究分析,并对典型铀矿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获得的岩体参数与华南典型产铀花岗岩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以探讨其铀成矿条件,取得如下认识:(1)岩石学研究表明,临沧花岗岩带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花岗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矿物组合较为单一,粒度粗细不一,部分地段受后期构造影响有定向构造。(2)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临沧花岗岩带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的特点,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性质,且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元素特征与华南地区产铀花岗岩各项参数较为相似,具备了华南产铀花岗岩的一般特点。(3)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临沧花岗岩带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以S型为主,而燕山期花岗岩则混有少量的I型花岗岩;岩浆的物质来源为壳源,属于后碰撞花岗岩。(4)年代学研究认为,临沧花岗岩带花岗岩具有多时代、多次岩浆活动的特点。临沧花岗岩带分布最广的是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多呈小岩体或岩株侵位于二长花岗岩体中,局部地段(双江北东)花岗岩年龄组成分散,代表岩浆物质来源复杂特点。(5)典型铀矿点研究表明,凤庆901铀矿点铀矿化与赤铁矿化、钠化关系最为密切,与硅化呈负相关关系;该矿点铀富集伴随着钍的丢失,随着矿化程度加强,总稀土减少,轻重稀土分异减弱。双江701铀矿点破碎带铀矿化过程伴随着去碱、降铝和赤铁矿化增强的过程;铀在破碎带铀有明显的富集,在破碎带轻重稀土分异较正常花岗岩弱。(6)与华南典型产铀花岗岩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临沧花岗岩带具有较好的成矿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印支期花岗岩铀成矿条件和潜力相对于燕山期花岗岩较好。
【图文】:

大地构造图,澜沧江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造位置沙江、澜沧江、怒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环特提分(孔会磊,2012),,包括了以哀牢山-红河断裂为广大区域,区域西部为西缅地块,东部为扬子地块存在着不同时代的断裂和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刘主要包括亲冈瓦纳的掸泰地块和亲扬子地块的印支次级构造单元主要有临沧花岗岩带、澜沧江断裂带1998)。研究区位于三江南段的滇西地区(图 2-1)断裂带构成了澜沧江构造岩浆岩带(王舫,2014)

分布图,花岗岩,分布图,岩体


所形成岩浆岩总体沿澜沧江断裂带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岩体的空间展布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图2-2)。其中主体形成于华力西-印支期呈反“S”形沿南澜沧江断裂西侧展布的临沧复式岩基构成了临沧花岗岩带的主体部分,而燕山期、喜山期的岩体呈补体零星分布,一般呈小岩体、岩株状出现,零星分布于临沧花岗岩带的西北侧及东侧,规模相对较大的有西盟岩体、柯街岩体、旧街岩体、大谷地等岩体(陈吉琛,1987)。图 2-2 研究区花岗岩岩分布图(据陈吉琛,1987)2.4 区域构造研究区内构造复杂,其中断裂构造最为发育,方向上有北北东向或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四组,总体上以近南北项为主,不同规模断裂均有发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9.14;P588.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健;陈培荣;陈卫锋;巢小林;李大雁;;华南印支期不同产铀能力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指示意义[J];铀矿地质;2014年03期

2 孔会磊;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朱弟成;王硕;李荣;王乔林;;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12年05期

3 陈佑纬;毕献武;胡瑞忠;戚华文;;贵东复式岩体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矿物岩石;2009年03期

4 刘德利;刘继顺;张彩华;周余国;;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5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J];地质通报;2008年01期

6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J];岩石学报;2007年11期

7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J];岩石学报;2007年06期

8 张旗;王焰;李承东;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花岗岩的Sr-Yb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6年09期

9 施小斌;丘学林;刘海龄;储著银;夏斌;;滇西临沧花岗岩基冷却的热年代学分析[J];岩石学报;2006年02期

10 路远发;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J];地球化学;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文丽;三江成矿带中段中咱—得荣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生辉;云南三江地区铜铅锌金银综合信息矿产预测[D];吉林大学;2006年

3 彭头平;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作用、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胡斌;滇西澜沧江成矿带铜成矿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泽瑾;诸广山产铀与不产铀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蔡兴琪;雀儿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孔会磊;三江地区南澜沧江带临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605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05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