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马兰峪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发布时间:2020-03-30 20:39
【摘要】:研究区地处河北省东部兴隆县一带,属半干旱中低山丘陵区。本研究区地处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西段,地层发育齐全,构造格局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为我国北部重要成矿带—燕辽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钼金多金属矿产的重要矿集区。本次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勘查精度要求,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1/5万土壤测量为辅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1/5万地球化学测量。基本查明了区内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区内各元素分布及富集和离散特征,认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为Au、Ag、Mo、W、Rb,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包括As、Sb、Cd、Cu、Pb、Zn、Bi、Sn、Li、Nb等元素。研究区元素组合可分为4组,分别是亲铁元素序列(Cr-Ni-Co)、有色金属中低温元素序列(As-Sb-Cd-Au-Ag-Cu-Pb-Zn-Hg)、有色金属高温元素序列(W-Mo-Bi)以及稀有(能源)元素序列(Li-Nb-U-Rb-Sn)。同时,在研究区内圈定综合异常93处,其中甲类异常29处,乙类异常42处,丙类异常22处。此外,在异常评序工作时,在传统地球化学指标基础上新增加了地质指标,将异常评价更加全面、立体的呈现了出来。并发现了较为显著的几个异常AS4、AS20、AS26、AS36、AS59、AS67等。最终,结合区域成矿类型、控矿因素,根据区内异常及其分布特征、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及找矿靶区,并且运用金属供应量和成矿率的理论基础,对6个找矿靶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定量预测评价:(1)号靶区具小型金矿床的潜力,(2)号靶区具中型钨矿床的潜力,(3)号靶区具中型钼矿床潜力,(4)号靶区具大型银矿床潜力,(5)号靶区具有超大型铷矿床潜力,(6)号靶区具有中型金矿床潜力。
【图文】:
区内长城以北分属承德市兴隆县管辖,长城以南分属唐山市遵化县管辖。区内交通较为便利,北京至承德铁路斜穿西部,以兴隆县城为中心,主干公路向东通达遵化、唐山,向西通往北京,向南直达天津,向北通往承德,另外县城及较大城镇均有公路相通,各村均有村村通公路(图 2-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2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西段。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华北地台普遍出现的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沉积间断,,区内地层自下前寒武系变质岩至中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区域构造十分复杂,不同方向、不同性质、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交错复合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2;P596
本文编号:2608033
【图文】:
区内长城以北分属承德市兴隆县管辖,长城以南分属唐山市遵化县管辖。区内交通较为便利,北京至承德铁路斜穿西部,以兴隆县城为中心,主干公路向东通达遵化、唐山,向西通往北京,向南直达天津,向北通往承德,另外县城及较大城镇均有公路相通,各村均有村村通公路(图 2-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2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西段。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华北地台普遍出现的晚奥陶世至中石炭世沉积间断,,区内地层自下前寒武系变质岩至中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区域构造十分复杂,不同方向、不同性质、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交错复合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2;P5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韩润生;王加f;;地球化学勘查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2015年04期
2 何艳红;栗健强;程佳孝;刘林玉;;内蒙古温根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西北地质;2015年02期
3 李崴崴;高忠晖;裴士俊;;辽宁省鸡冠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预测[J];地质与资源;2015年02期
4 李明;;铁岭lN河凹陷地区东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预测[J];吉林地质;2015年01期
5 藏金生;李诗言;蔡新明;;化探中五个常用参数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年28期
6 申扎根;;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内蒙古凉城地区找矿应用[J];矿产与地质;2013年04期
7 刘志坚;侯明才;张t;王泽晶;向连格;王红;;宁夏中卫卫宁北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物探与化探;2013年04期
8 戴慧敏;代雅键;马振东;杨忠芳;宫传东;孙中任;;大兴安岭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现代地质;2012年05期
9 金浚;贾长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若干问题讨论[J];矿产勘查;2011年06期
10 杨少平;弓秋丽;文志刚;张华;孙忠军;朱立新;周国华;成杭新;王学求;;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2608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0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