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相山铀矿田云际重点勘查区三维地质结构解译与建模

发布时间:2020-04-17 05:25
【摘要】: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自1957年8月航放测量发现异常点以来,核工业系统和一些高校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铀矿地质普查、勘探及科研工作。经过六十多年的勘探,已在该盆地中发现一批大中型铀矿床,在我国目前保有的铀资源储量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铀矿开采的重要基地。查明地下空间的基本结构特征,增强对地质结构的认识,建立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对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和地下空间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依托导师承担的中核集团所属“龙灿工程”子课题项目,应用GOCAD软件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成矿的分析与建议,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帮助。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本文收集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相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与数据,其中包括勘查区AMT测线(点)数据、钻孔数据、等高线数据、地质图栅格数据与遥感影像栅格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AMT数据剖面和钻孔数据库,实现了相关数据的三维可视化。(2)通过对AMT数据反演剖面进行校正、地质图进行裁剪并校正,以及钻孔揭穿点的计算和投影,集成到Map GIS平台上,建立了AMT剖面Map GIS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译平台。(3)通过对相山火山盆地中岩石物性参数的收集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结果得出,不整合界面表现为近乎连续或趋势上可连接的最低视电阻率异常带,组间界面表征为低阻-高阻梯度带,断裂构造在TM模式反演视电阻率剖面图上,表现为垂向展布的低阻异常带或高-低阻梯度带,然后遵守逐步迭代求精的解译-反演步骤作为综合解译的原则,对勘查区24条AMT剖面进行了系统的解译。(4)利用GOCAD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使用等高线数据、AMT数据地球物理-地质解译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地表数字高程模型、断层构造面、不整合界面(Qb-K1)与组间界面(K1d-K1e)等4种类型的面模型,然后由面模型建立了云际重点勘查区的三维实体模型。(5)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地质资料,认为不整合界面与组间界面的陡变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在云际重点勘查区中沿着火山塌陷构造区带,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可以进行相应的勘查找矿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福生;杨庆坤;孟祥金;谢财富;时国;陈留勤;蒋振频;曾涛;罗能辉;;江西相山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J];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2 胡宝群;邱林飞;李满根;孙占学;吕古贤;周义朋;白丽红;;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J];地学前缘;2015年04期

3 吴志春;郭福生;郑翔;张洋洋;罗建群;侯曼青;;基于PRB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J];地质学报;2015年07期

4 戴清峰;方根显;林万里;;江西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邹家山与牛头岭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对比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5年03期

5 时国;郭福生;谢财富;余关美;;赣中相山铀矿田基底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形成环境[J];中国地质;2015年02期

6 周佐民;谢财富;孙文良;郭福生;周万蓬;刘林清;刘伟;;江西乐安县咸口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定年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5年01期

7 赵增玉;陈火根;潘懋;贾根;;基于GOCAD的宁芜盆地云台山地区三维地质建模[J];地质学刊;2014年04期

8 陈建平;于淼;于萍萍;尚北川;郑啸;王丽梅;;重点成矿带大中比例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实践[J];地质学报;2014年06期

9 林锦荣;胡志华;谢国发;黄净白;戎嘉树;李芳;王勇剑;;相山火山盆地组间界面、基底界面特征及其对铀矿的控制作用[J];铀矿地质;2014年03期

10 李青元;张丽云;魏占营;孙黎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地质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越;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佳良;龙门山北段三堆地区构造研究与三维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曾梦秋;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模型建立及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3 饶泽煌;江西相山铀矿田基性岩特征及意义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4 周胜;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0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30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