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协同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6:10
【摘要】: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快速发展,三维场景可视化技术已经在工程设计、军事应用和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是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工程中也运用了可视化显示和交互编辑技术,并且已经被开发成了一个软件系统。然而,传统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的交互编辑还仅限于单机操作,无法满足野外小组协同工作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原有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交互编辑的基础上,对多用户协同交互编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典的协同交互编辑方法采用的是以帧同步方式解决多节点同步编辑问题,但这些帧同步方法都是使用固定同步间隔,在网络环境不稳定、各节点网络存在差异时适应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同步方法。该方法与已有的帧同步方法相比,采用自适应同步间隔代替固定同步间隔,从而规避了固定同步间隔帧同步方法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节点网络环境好坏不一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协同交互编辑的研究中,还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针对大数据量场景对象的框选交互编辑问题,本文通过传输框选矩形的顶点数据而不是全部场景对象数据,从而大大减少了传输时间。其次,当用户网络出现故障需要重连或新用户加入时,本文通过设置两个操作缓存队列来保存所有历史操作和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从而使得该用户能够及时和其他用户保持同步。最后,本文对多用户协同编辑产生的操作冲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冲突检测和冲突消解算法。
【图文】:

网络架构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技术介绍lient/Server 架构,,是一种广泛应用在2.1 所示,它拥有一个中央服务器,其于一个星型分布。在 C/S 架构中,编辑场景中所有实体对象的状态并控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输入请求,然后根据把更新后的状态数据发送给所有客户端可视化显示给编辑用户以及向服务器

网络架构,架构,中心服务器


图 2.2 P2P 网络架构Fig. 2.2 P2P 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一种融合 C/S 架构和 P2P 架构的复合型构一样也存在着中心服务器,但不同的是,器之间通过 P2P 架构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均保存着编辑场景中所有实体对象的状态同的中心服务器上,但是它们均可以通过自象的更新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秋成;;国外陆上三维地震采集量增长迅速[J];国外油气勘探;1994年03期

2 丁洪建;;大民屯凹陷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效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3期

3 段文豪;周静毅;张百涛;刘明阳;全心怡;;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在涠洲油田的应用[J];海洋石油;2018年01期

4 高海燕;田清波;;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4期

5 张怿平;;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几点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高伟义;张昊;刘书会;;海上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优化技术及应用——以平湖油气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5期

7 李建民;;江汉水网周返地区开发三维地震采集方法[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8 白旭明;叶秋焱;袁胜辉;陈敬国;朱敏;李海东;柳溪;刘颖;;实现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的垂直观测法[J];物探与化探;2014年04期

9 高海燕;段云卿;杨文军;陈冬;;辽河探区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年06期

10 胡峰;郑杰;徐苗;;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应用及效果[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胜辉;王金宽;崔宏良;王冬雯;陈敬国;候君毅;;超大型城区精细三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与效果[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C];2018年

2 张建军;徐礼贵;黄元溢;李兆;何向东;;一次高密度全方位煤矿三维地震采集探索[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徐礼贵;张宇生;晋志刚;;苏南金坛储气库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效果[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学强;段孟川;张岩;朱运红;钟海;;塔里木台盆区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胡中平;朱成宏;潘宏勋;周腾;;各向异性及复杂构造条件下三维地震采集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礼贵;严峰;;复杂前陆冲断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孔凡勇;唐维;秦鑫;彭志方;;多地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采集实例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鹏;王学刚;杜中东;和海雷;姚志纯;;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高效三维地震采集技术[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9 常紫娟;魏伟;符力耘;苏俊;;“两宽一高”陆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分辨率分析[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C];2018年

10 肖虎;李红远;赵君;杨国平;白志宏;;Zipper技术在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相才;“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N];中国石化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谭晔 特约记者 庞卫星;靠精细管理出效率[N];中国石油报;2017年

3 马献珍;杭锦旗区块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吴锋 张鹤;河南油田地调处生产经营再创新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记者 杨明 通讯员 阎景禄;市场长宜放眼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姜志友;辽河物探获印度大型三维地震采集合同[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通讯员 姜志友;辽河物探与CGG公司联合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完工[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记者 张云普邋通讯员 全攀峰 李文东;大庆油田首次三分量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刘阳 唐杰;元坝东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通过甲方收工验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记者 陶文忠邋通讯员 全攀峰 王桂荣;大庆油田主油区最大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秦自耕;四川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邸志欣;哈拉阿拉特山山前构造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高海燕;辽河盆地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冯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最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场景协同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薛晓玉;情字井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陈亚强;泌阳凹陷东南边缘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彦峰;塔里木盆地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朱艳保;泌阳凹陷古城—前杜楼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王永生;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孙秀英;辽河海陆过渡带二界沟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陈坚;复杂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工程技术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魏会君;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管理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丁念峰;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630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30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