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黑龙江省伊东林场东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金成矿远景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05 06:31
【摘要】:20世纪70年代起,在环太平洋地区发现了大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不仅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更作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而小兴安岭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西带,中生代以来,受滨太平洋版块俯冲作用,为成矿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来源。伊东林场东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伊春-延寿岩浆弧。伊东林场东部金矿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成矿带之一,其北部为小兴安岭金矿矿集区,近年来在该矿集区内发现了诸如东安金矿床、高松山金矿、乌拉嘎金矿等大型金矿床;在伊东林场的南部有伊春市大西林铁矿床、伊春市小西林铅锌矿床等多金属矿床等,说明伊东林场东部地区具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具备很好的成矿远景。主要表现为:区域地层特征:区域上出露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火山岩,岩性以流纹岩、安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为主。邻区出露大面积的下寒武统老道庙高组、铅山组和中-下奥陶统宝泉组。作为老基底的古生代地层和下白垩统地层,都具有较高的金丰度值。区域构造特征:伊东林场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伊春-延寿岩浆弧。该区域经历了两个大的构造发展阶段(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阶段、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为区域成矿提供了充分的岩浆条件和构造条件。区域岩浆岩特征:区域上出露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闪长岩及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通过1:5万矿调调查发现,晚三叠世花岗岩与钼、铁、铜、铅、锌等矿点关系密切,在研究区的南部已发现的西南山南钼矿床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伊东林场东部金矿体赋存在下白垩统宁远村组和板子房组中酸性火山岩中,NNE向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Au矿化与硅化、粘土化、黄铁矿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相伴,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区内所做的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万土壤测量结果可知,以中低温组合异常为主,异常套合较好,异常总体呈环带状,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Au位于异常中间部位,发育多个浓集中心,具有中、内带,浓集中心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化探异常与物探异常套合较好,激电异常标志表现为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通过对伊东林场东部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结合1:5万和1:2万的物探、化探成果,依据槽探及钻探的工程验证成果,圈定了一处Ⅰ级成矿远景区。金矿体赋存在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火山的接触带上,接触带附近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发育,区域NNE向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为其成矿提供了导矿、容矿和热源条件。在初步工程验证过程中已发现10条金矿体,多条金矿化体,其中工业品位金银矿体2条,充分显示出该区域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图文】:

工作区,地形,河谷平原,伊春


第 1 章 前 言于 230-653m 之间,有山地、河谷平原等多种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其中以侵蚀低山地形为主,主要分布在区域南北两端。区域内哈伊高速、鹤伊公路、伊嘉公路三条主干路以伊春区为核心成辐射状延伸区内外,但研究区主要交通为林场间公路、采伐路,雨季难以通行,交通较差,见交通位置图(图 1.1)。

地质矿产,黑龙江省,矿产调查,鹤岗市


(10)2000 年,黑龙江省一水、二水、九0四勘查院进行了 1:50 万水合评价,提交了黑龙江省 1:50 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11)2006 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开展了 1:25 万鹤岗市幅区,提交了《1:25 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并发现了 1 处金矿点矿点及多处非金属矿点;(12)2010-2012 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开展了 1市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交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并发现金钼矿(13)2011-2015 年,核工业部航测遥感中心进行了 1:5 万航空磁测,完测量 317000.9km,,控制面积约 150000km2;(14)2014 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进行了黑龙江东林场东金多金属矿普查,发现金矿体 1 条,矿化体 23 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百武;张文钊;葛良胜;卿敏;朱鹏;赵洪海;薛继广;任传涛;;小兴安岭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的富集机制[J];矿物岩石;2014年02期

2 王爱华;;火山岩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浅析[J];新疆有色金属;2013年02期

3 佟智强;王存柱;任传涛;尹西军;黄芳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段宝山-乌拉嘎一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02期

4 韩振哲;金哲岩;吕军;李国臣;张坤;;小兴安岭东南鹿鸣-兴安-前进地区早中生代含矿花岗岩成岩成矿特征[J];地质与勘探;2010年05期

5 韩振哲;赵海玲;李娟娟;罗建;张文龙;李文龙;;黑龙江铁力兴安一带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9年03期

6 李骞;刘海鹏;孔含泉;李永胜;蒋士军;;小兴安岭北部新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黄金;2006年03期

7 沙德铭,苑丽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点、分布和找矿前景[J];地质与资源;2003年02期

8 刘秉光,易善锋;基底岩系对火山岩型金矿成矿的意义[J];贵金属地质;1995年02期

9 王运军;黑龙江省东部火山岩型金矿找矿前景浅析[J];贵金属地质;1993年02期

10 金伯禄;;吉林省延边中生代火山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J];吉林地质;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宇杰;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向文;上黑龙江成矿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韩世炯;小兴安岭北麓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系统的岩浆流体作用与金成矿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洪宇;黑龙江省通河县乌拉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2 支宇博;小兴安岭东安金矿成矿构造背景及矿床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孙广义;小兴安岭伊春一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郑全波;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志华;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蒋艳明;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9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49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