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邻区密度的重力反演与孕震环境的研究
【图文】:
采用位场分离技术获取由地球内部地壳、地幔等固有构造引起的区域场和由内部物质流动引起的地球内部构造变化产生局部重力异常。研究重力逡逑常的定量解释方法,提高计算时空效率。逡逑2.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宄,掌逡逑区域的介质属性、块体运动变形特点,用于对该区域重力测量结果作定量逡逑的背景信息和约束条件。通过数据处理方法确定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壳内逡逑均匀性和构造的重力异常信息。综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结果对异常信定性分析。最后,通过重力反演方法确定三维密度结构,对区域构造特征进逡逑量解释。逡逑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畸点,该区域内逡逑构造复杂且具有较强横向不均匀性。确定2017年西藏米林Mw邋6.5级地震逡逑源参数,研究该区域孕震环境与地震成因机制,,探析东构造结的演化模4.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现今形变特征明显,利用该地区的地震重力观测数据依时间变化的重力值。确定时变重力信号的不同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改正。对时变重力进行综合性的解译。逡逑
2.1引言逡逑本文研宄区域的范围为:北炜20°?45°,东经65°?110°。其中包含的青藏高逡逑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范围内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图2-1)。本章主要逡逑介绍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背景;对区域现今地震活动性进行逡逑统计分析;利用己有形变场,计算获取区域现今应变场;分析区域地壳运动与逡逑应变率场的特征。逡逑2.逦印度逦&逡逑—邋'y)-..【]逦,姻.逡逑^邋-3000逦2000逦7000逡逑65逦70逦75逦80逦85逦90逦95逦100逦105逦110逡逑经度(°E)逡逑图2-1青藏高原及邻区地理特征分布图逡逑.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影响,青藏高原及邻区具有强烈的、大规模逡逑的地壳运动。其中喜马拉雅高山北部为青藏高原,南边山带有冈底斯山,中间逡逑有唐古拉山,北边最为明显的山带属昆仑山脉。青藏高原东西长约3000km,西逡逑侧有两条北西向浅断裂谷,东半部有两条明显的NE向长断裂谷。东西向的昆仑逡逑山脉、天山山脉与NWW向的祁连山和NEE向的阿尔金山的交切格局,夹持了逡逑塔里木和柴达木两个沙漠盆地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1;P3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玲;李国辉;宋博文;;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12期
2 程成;白玲;丁林;李国辉;杨建亚;许强;;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8期
3 李红蕾;方剑;王新胜;刘杰;崔荣花;陈铭;;重力及重力梯度联合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6期
4 彭淼;姜枚;Chen Youlin;谭捍东;李庆庆;张立树;许乐红;;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1期
5 王苏;徐晓雅;胡家富;;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结构与动力学模式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6 杨光亮;申重阳;吴桂桔;谈洪波;石磊;汪健;张品;王嘉沛;;金川—芦山—犍为剖面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7期
7 郝洪涛;李辉;胡敏章;郑兵;王同庆;梁伟锋;;芦山地震科学考察观测到的重力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年02期
8 王帅;张永志;牛玉芬;姜永涛;;青藏高原北缘地应变演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1期
9 董汉文;许志琴;李源;刘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8期
10 申重阳;谈洪波;郝洪涛;李辉;杨光亮;玄松柏;;2009年姚安Ms6.0地震重力场前兆变化机理[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智;青藏高原岩石圈低速结构的动力学模型[D];武汉大学;2016年
2 张旭;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玄松柏;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与物质运移的重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4 姜永涛;川滇地区地壳运动和重力场变化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方剑;中国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及其地球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650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5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