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改则县木布北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07 19:44
【摘要】:研究区位于藏北羌塘地体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西部。区域内增生杂岩主要以基质+块体的结构出露,基质主要为碎屑岩,块体主要为基性岩、硅质岩和灰岩,两者之间以断层接触。块体和基质中都有较强的变形特征,均发育有较强面理,面理方向大致相同,长轴基本已定向。基质和块体均发育有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以单剪作用为主,伴随有大量流体参与,表现为顺层石英脉褶皱;第二期以纯剪作用为主,对第一期单剪作用形成的构造进行改造,形成大量的褶劈理。红脊山—香桃湖一带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详细的野外实测工作结合室内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厘定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是由堆晶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墙和玄武岩组成,受构造作用影响,在剖面上出露不连续,未发现完整的蛇绿岩套组合,并多被后期的中—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通过对比发现,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左倾,LREE相较于HREE而言更为亏损,表现为与N-MORB相似的分配模式。微量元素同样具有与N-MORB类似的分配模式,U、Ta、Zr和Hf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异常,Th、Nb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Ti具有微弱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的这种特点可能与俯冲带流体作用有关。辉长(辉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相较于HREE,LREE更为富集,与OIB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相似。微量元素同样具有与OIB类似的分配模式,Th、U、Nb、Ta、Zr、Hf和Ti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区。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中玄武岩显示出兼具N-MORB(标准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B(岛弧玄武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伸展环境。而基性岩块体中的辉长(辉绿)岩则是OIB型玄武岩,形成于洋岛环境,是后期汇聚型板块碰撞挤压的产物,与蛇绿岩共同组成增生杂岩基性岩块体。
【图文】:

地理位置,蛇绿岩,深海沉积物


图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绿岩概念的提出岩(ophiolite)‖这个概念最早的出现是在 19 世纪初期,被用来形容绿色(Brongniart)。最开始的时候,,蛇绿岩的概念是模糊的,缺乏系统性的解者对于蛇绿岩有着不同的见解。蛇绿岩研究初期,steinman 认为蛇绿岩是岩的一种。但是在 1927 年,他对蛇绿岩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将蛇绿岩化橄榄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的集合体(赵宗溥,1984)。这种对蛇绿岩解释了蛇绿岩的火山岩部分,不足的是没有对与蛇绿岩共生的深海沉积物续的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的岩石组合是蛇绿岩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对蛇一步发展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广泛运用,蛇绿岩形成于扩张中的大洋中脊这对于研究蛇绿岩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重要意义(张旗,2003)。

擦布,构造演变,双湖,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处超大型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特殊的置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变,因此一直是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研究区位于西藏改则县擦布乡地区(图 2-1),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盆地之中。构造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中西段(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124;P5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良;王根厚;梁晓;;西藏玛依岗日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17年02期

2 彭头平;;西藏改则洞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J];福建地质;2016年04期

3 崔玉良;王根厚;李典;;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下—中侏罗统色哇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16年01期

4 冉v

本文编号:2653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53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